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当代文学(1949年~)论文

游走:无抵达的逃离与融入--韩东小说写作论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12页
 一、韩东小说的研究状况第7-9页
 二、“游走式”书写的提出及其可能性第9-12页
第一章 作为人物形象的“游走”:体制外的焦虑与漂泊第12-34页
 第一节 游走者——体制外的“灰色人群”第12-19页
  一、为什么是“游走者”第13-15页
  二、“游走者”的身份设定第15-17页
  三、“概念化”的身体走动第17-19页
 第二节 “异地”的空间焦虑第19-26页
  一、农村、县城、城市第20-22页
  二、火车站、飞机场、码头、街道等场域意象第22-24页
  三、异地第24-26页
 第三节 “游走”的三个主要模式第26-32页
  一、障碍——出走第26-28页
  二、返乡——追寻第28-30页
  三、游戏——放逐第30-32页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二章 作为叙事姿态的“游走”:形式的暧昧与飘移第34-52页
 第一节 “游走者”的在体旁观:从讲述、呈现到思考的内在滑翔第35-40页
  一、时间的散漫组织第35-37页
  二、空间的流动构建第37-39页
  三、在者的旁观体验第39-40页
 第二节 “叙述者”的视角游移:多重方位的“交叉跑动”第40-46页
  一、距离摇曳下的聚焦“障碍”第41-43页
  二、多重声响的复调挣扎第43-44页
  三、信念的含混摇摆及反讽怯魅第44-46页
 第三节 暧昧与漂移:拒绝抵达的在途姿态第46-51页
  一、中心与边缘的置换或消解第47-49页
  二、价值与判断的悬置或放逐第49-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三章 作为精神气质的“游走”:以形式反抗虚无第52-75页
 第一节 精神向度:怀疑、断裂、边缘、反叛第52-59页
  一、怀疑——理想的空洞第53-55页
  二、断裂——主动的失根第55-56页
  三、边缘——缺席的到位第56-57页
  四、反叛——形式的抗衡第57-59页
 第二节 精神质地:失重、飘荡、存在第59-67页
  一、沉沦与失重:从《沉沦》到《我的柏拉图》第59-62页
  二、寻找与飘荡:从《北方的河》到《山林漫步》第62-64页
  三、毁灭与存在:从《顽主》到《三人行》第64-67页
 第三节 精神危机:被“绑架”的虚无第67-74页
  一、生活在此处第67-69页
  二、零余的隐痛第69-71页
  三、被绑架的“虚无”:逃避、回归抑或反抗?第71-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结语 在逃离与融入之间第75-78页
参考文献第78-80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第80-81页
后记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崔述《诗经》阐释再探
下一篇:魏晋“会”的审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