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战国时代个性意识的觉醒与《战国策》的人物塑造
《世说新语》文学思想研究
魏晋士人的人生困境与人生选择
唐代蝉意象研究
梁代萧氏三兄弟文学观差异及原因探究
论元明清文学中的吝啬鬼形象
无法游离在国家文学制度之外的悲剧--对导致胡风案三个事件的文献还原式考察
唐宋派墓志碑文类文体风格研究
石家宜《文心雕龙系统观》辨要
《梦溪笔谈》的训诂学价值研究
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生态视域下的许地山创作
论王蒙创作的精神内核
胡河清文学批评研究
真德秀文学研究
先唐宋玉研究史论
真实性话语的建构与新时期文学
亡宋北解流人诗文研究
沦陷初期(1931-1937)的东北文学研究--以《盛京时报》《大同报》《国际协报》文学副刊为中心
20世纪40年代的华南文学--以《文艺生活》(1941.9~1950.7)为个案的研究
《明皇杂录》研究
先秦“文”之形态考略
《千字文》研究
龚自珍运河诗文研究
《尚书纬》研究
《论语谶》研究
初唐史家文学观研究
新时期文学生活观念流变
新世纪中国文艺学美学生活论转向讨论述评
汪曾祺文学思想研究
沈从文审美批评研究
李德裕与中晚唐文学
苏洵政论文研究
权德舆与古文运动
《列子》研究述列
《人物志》研究
《穆天子传》的文献与文学价值
裴度与中唐文学
时代思潮与谢灵运诗文创作研究
山涛与魏晋易代
老舍《文学概论讲义》中的“心”观念研究
规定·自立·超越--试论古代女性文人审美人格
黄药眠文学主体性理论研究
张良故事研究三题
顾光旭交游考论
张埙年谱
《百喻经》故事研究
柳永故事流变研究
延安时期的“鲁迅”与萧军
大众化文学的演变:1917-1949
李贽“童心说”理论渊源的多维探析
上一页
[87]
[88]
[89]
[90]
[9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