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故事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 论文的选题内容与价值 | 第10-11页 |
二、 《百喻经》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三、 《百喻经》研究的开拓空间 | 第13页 |
四、 本论文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 | 第13-16页 |
第一章 《百喻经》文本略述 | 第16-32页 |
第一节 原文本《百喻经》成书时代及传译诸况略考 | 第16-24页 |
一、 原文本《百喻经》成书时间拟测 | 第16-18页 |
二、 故事传入以及形成文本时间考论 | 第18-19页 |
三、 翻译诸况略考 | 第19-24页 |
第二节 《百喻经》版本考证 | 第24-32页 |
一、 分卷的差异 | 第24-28页 |
二、 故事篇目总数的争议 | 第28-32页 |
第二章 《百喻经》与中印民间故事 | 第32-46页 |
第一节 《百喻经》故事探源 | 第32-38页 |
第二节 《百喻经》故事之流传 | 第38-46页 |
一、 《百喻经》在中土的传播与影响 | 第39-42页 |
二、 《百喻经》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 | 第42-46页 |
第三章 《百喻经》之艺术特色 | 第46-64页 |
第一节 《百喻经》之讲说方式 | 第46-52页 |
一、 譬喻释名 | 第46-47页 |
二、 《百喻经》之譬喻分析 | 第47-52页 |
第二节 《百喻经》之句式 | 第52-58页 |
第三节 《百喻经》之语体 | 第58-64页 |
一、 非文言非口语 | 第58-60页 |
二、 含有大量外来词汇 | 第60页 |
三、 含有大量的被动句式及复音词 | 第60-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作者简历 | 第70-7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