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 革命认同 | 第11-21页 |
(一) 革命认同的成因 | 第11-17页 |
1. 特殊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 | 第12页 |
2. 苏联文学及毛泽东思想的直接导向作用 | 第12-15页 |
3. 中国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潜移默化 | 第15-17页 |
(二) 革命认同的表现 | 第17-21页 |
1. 理想主义精神特质 | 第17-18页 |
2. 对革命理论的狂热与偏执 | 第18-21页 |
二、 反思、批判与自省 | 第21-33页 |
(一) 对“五四”启蒙思想的反思 | 第21-24页 |
(二) 对苏联文学与“乌托邦”情结的反思 | 第24-27页 |
(三) 对社会陋习及固有思维模式的批判 | 第27-30页 |
(四) 对自我盲从和自我与历史的关系的反省 | 第30-33页 |
三、 宽容精神 | 第33-42页 |
(一) 宽容精神的成因 | 第33-34页 |
(二) 宽容精神的表现 | 第34-40页 |
1. 提倡文学多样性 | 第34-38页 |
2. 尊重和肯定同行的艺术创作 | 第38-40页 |
(三) 宽容精神的价值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