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当代文学(1949年~)论文

黄药眠文学主体性理论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6页
前言第6-8页
一 黄药眠文学主体性理论提出的背景第8-13页
 (一) 黄药眠文学主体性理论提出的社会背景第8-9页
 (二) 黄药眠文学主体性理论提出的理论背景第9-11页
 (三) 黄药眠文学主体性理论提出的实践背景第11-13页
二 黄药眠的文学主体性理论的思想内涵第13-23页
 (一) 文学创作的主体性第13-17页
  1. 重视“主观”在文学创作主体性中的作用第13-14页
  2. 重视“个性”在文学创作主体性中的作用第14-15页
  3. 反对文学“反映现实的本质”,倡导“自然的人化”第15-17页
 (二) 文学对象的主体性第17-19页
  1. 文学对象的主体性中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2. 如何实现文学对象的主体性第18页
  3. 文学对象的主体性对文学活动的规范作用第18-19页
 (三) 文学鉴赏者的主体性第19-23页
  1. 文学鉴赏者的主体性的重要性第19-21页
  2. 影响文学鉴赏者主体性实现的因素第21-22页
  3. 文学鉴赏者的主体性的实现机制第22-23页
三 黄药眠的文学主体性理论的特征第23-28页
 (一)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第23-24页
 (二) 注重用心理学知识阐述文学理论问题第24-26页
 (三) 坚持主客观统一的观点第26-28页
 (四) 具有鲜明的社会实践性第28页
结语第28-30页
 (―) 黄药眠先生的理论局限第28-29页
 (二)黄药眠文学主体性思想的展望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3页
附录第33-36页
致谢第36-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麒麟传说传承与保护调查研究--以山东巨野为个案
下一篇:规定·自立·超越--试论古代女性文人审美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