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个体化神话的建构--尼采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传播、接受
作为自我认同资源的王朔--论王朔作品的接受与当代“个人”的形成
唐代诗人与寺院研究
故事与时间——九十年代文学中的时间观念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生命意识的主体流变
以革命的名义--现代革命文学与女性革命者形象研究
礼乐传统中的先秦两汉文论
论范仲淹的文学成就
元和体研究
谢庄集校注
陶弘景集校注
立身不得,文章成梦--萧纲诗文及其诗学思想:一个比较诗学的视点
唐庚文学成就研究
中国古代化身型虎故事研究
现代四川作家与巴蜀地域文化论
被现实粉碎了的梦--论高长虹的创作
翻译家余光中研究
《颜延之集》校注及其研究
“言不尽意”:中国诗学的独特精神
刘恒创作论
鉴照文坛的一面镜子--1949年至1957年《人民文学》透析
《文学季刊》研究
文化的牺牲--以阮籍为中心的魏晋风度个案研究
论钟嵘《诗品》“滋味”说
王夫之诗学与叶燮诗学比较研究
困境与出路——对20世纪末中国文学困境的美学思考
温情守望:文学的人道关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人道主义主题流变论
中国隐士的精神蜕变--论唐代文人与隐逸文化
九歌初论
丰富的单纯--论现代小说中的儿童视角及其诗学意义
融合与冲突--论胡风作为左翼文艺批评家的理论特色
都市日常生活中的京沪“传奇”--老舍、张爱玲:两种都市文化书写的个案分析
都市民间的守望者--王安忆都市小说读解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崛起与发展
两《戴记》考论
起视万花开,一花一天地--试论魏源的诗歌创作
论杨明照的《文心雕龙》研究
二十世纪初中国大众文化论争的反思--以“鸳鸯蝴蝶派”为中心的考察
严羽诗学理论研究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革命文学”综论
《现代》研究
唐大和初至大中初的洛阳诗坛--以晚年白居易为中心
建安七子述论
金代词人群体研究
80年代中国与韩国女性作家比较论--以张洁和朴婉绪为个案的研究
文学彼岸性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的进程
北宋临川王氏家族及文学考论:以王安石为中心
建安文学接受史研究
中国20世纪上半叶文学概论的发轫与演变
上一页
[179]
[180]
[181]
[182]
[18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