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建安七子述论

导言第1-10页
上编第10-80页
 第一章 七子生活时代的社会政治特点与思想文化特点第10-22页
  第一节 社会政治特点第10-17页
  第二节 思想文化特点第17-22页
 第二章 七子的家世与社会经历第22-44页
  第一节 七子的家世与青少年时代第22-27页
  第二节 七子的社会经历与创作活动第27-44页
 第三章 七子的社会政治观、人生观及其与汉魏思想文化发展的关联第44-68页
  第一节 七子的社会政治理想第44-51页
  第二节 徐干等对汉末社会现实的分析批判第51-54页
  第三节 徐干等的人生修养论第54-59页
  第四节 阮踽、应场的文质论第59-60页
  第五节 七子言行与汉魏思想文化发展的关联第60-68页
 第四章 七子作品考辨第68-80页
下编第80-155页
 第五章 七子创作实绩略述第80-106页
  第一节 七子的诗创作第81-87页
  第二节 七子的赋创作第87-93页
  第三节 七子的文创作第93-106页
 第六章 七子文学风格论析(上):共同风格——兼与三曹文风比较第106-130页
  第一节 七子文学创作的精神内容特色第106-116页
  第二节 七子文学创作的艺术表现特色第116-130页
 第七章 七子文学风格论析(下):个人风格及其比较第130-155页
  第一节 孔融:“气扬采飞”第130-133页
  第二节 “公干气胜,仲宣情胜”第133-142页
  第三节 陈琳与应瑒第142-148页
  第四节 阮瑀与徐干第148-155页
结语 从“汉音”到“魏响”:建安七子的文学史地位第155-165页
主要参考书目第165-168页
后记第168-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网优化规划方法研究
下一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相关因素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