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中国古代诗学兴象论研究
《世说新语》美学思想研究
生命意识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女性文学的发展
文化视阈下的徐志摩再研究
傅璇琮“整体研究”述论--傅璇琮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述论之一
困惑与探寻--论广西三剑客的人文情怀
《新青年》与中国早期女性主义翻译--三位女文学翻译家研究
宋代的贾岛接受研究
先秦诸子书中的尧舜禹传说研究
建安乐府文学研究
论张爱玲对“家”的拆解
前期创造社期刊研究
宋玉作品考辨
作为政治的文学语言--中国近代文学语言变革源流论
中国文学中文化空间的建构
危机与突围--从文学期刊的生存状况看文学的生态
当代文学观反思研究
论沈从文作品中的现代主义色彩
个体与集体之间的艰难穿行--论左翼作家蒋光慈的个体性追求
中国当代历史文学之史观考察
《左传》的叙事特色--以战争为中心的考察
台湾女性文学场域中的“家园情结”书写
文化台北的“上海”情结
多重视角观照下的“文革”记忆--从陈若曦、严歌苓、李碧华看海外女作家的“文革”书写
边缘的声音--八九十年代历史文学中的非主流历史观
民间的行走 精神的长旅--张承志与艾特玛托夫创作比较
建国初期《文艺报》研究(1949—1957)
新文学的书写规范转向--太阳社与革命文学思潮
解放区文艺转折的历史见证--延安《解放日报·文艺》研究
小城社会和小城文学--论沈从文、萧红、师陀笔下的小城世界
武则天形象现代流变及性别文化阐释
守护与抗争--论孙犁的退隐意识
清代《诗经》学独立思考派《诗》学研究
刘向《说苑》考论
论“身体写作”的现代性意义
骆宾王的文学思想研究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本中的母女冲突书写
《全唐文》用韵研究
论劳伦斯对林语堂的影响
嫦娥母题研究
从爱到革命:想象娜拉走后
古典文学中的镜意象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都市文学中“自恋”与“自虐”意识批判
寻根文学与精神家园
启蒙与宗教启蒙
南北朝连珠体研究
《朝霞》:“文革”后期主流文学的样板
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众文艺研究
被言说的“他者”--传媒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初唐“文章四友”研究
上一页
[140]
[141]
[142]
[143]
[14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