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泌尿生殖器肿瘤
--
泌尿器肿瘤
--
膀胱肿瘤
新型纳米碳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中对盆腔淋巴结的示踪效果
SERPINB3、ADAM9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膀胱尿路上皮癌IL-2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免疫关卡点分子B7-H1对膀胱癌糖代谢的作用机制研究
RNA干扰MEX3A基因表达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特点及术后膀胱灌注与复发风险的相关研究
女性膀胱肿瘤术后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乳酸-HIF1通路在膀胱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形成中的作用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锌转运蛋白基因rs11077654多态性与膀胱癌的相关性分析
全膀胱切除术不同尿流改道术式在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膀胱肿瘤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电切术后复发模式和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膀胱癌中Slug、E-cadherin的表达及意义
比较吡柔比星与吉西他滨膀胱灌注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同期经尿道电切治疗膀胱癌及前列腺增生可行性的Meta分析
尿道拖靠吻合法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中的临床应用
对比在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中保留膀胱综合治疗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5年生存率的Meta分析
白藜芦醇短时定期治疗对膀胱癌的抑制作用及其主要分子靶点
HMGB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对T24细胞株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TPX2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初步分子机制研究
癌蛋白SRC-3通过调节膀胱癌细胞糖脂代谢促进肿瘤进程
Wnt5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膀胱癌TCF21基因甲基化与临床意义
膀胱癌组织中RhoA、NF-κB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RNA干扰Livin基因的表达对膀胱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研究
二次电切治疗的疗效和二次电切残余肿瘤风险分析
非浸润性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时间长短与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
GLUT1与膀胱癌进展相关性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抑制Polo样激酶1选择性阻断RAS突变膀胱肿瘤的生长及患者源性膀胱肿瘤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
人膀胱癌T24细胞多柔比星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二次电切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膀胱全切术后影响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保留膀胱术后结合放化疗对比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的meta分析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现状的临床荟萃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膀胱癌的研究进展
协同刺激分子B7-H3在人膀胱尿路上皮癌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膀胱癌转录组分子标记的初步筛选
外周血miR-200c在膀胱癌中应用价值初步研究
MicroRNA-200b调控膀胱癌发生EMT与Notch信号通路关系的实验研究
全膀胱切除尿路重建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探讨
MicroRNA-200c、ZEB1及ZEB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干性基因Nanog在膀胱癌干细胞干性维持中的作用研究
膀胱肿瘤MR影像三维厚度特征的初步研究
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辅助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分析
GSTM1、PSCA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α2,3-唾液酸化修饰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膀胱肿瘤术后不同灌注时间对肿瘤复发率的影响
超声对膀胱肿瘤诊断价值的评估
沙培林、吡柔比星、丝裂霉素单独膀胱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副作用比较
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治疗膀胱肿瘤疗效分析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