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前言 | 第15-17页 |
文献回顾 | 第17-29页 |
1 膀胱肿瘤 | 第17-20页 |
1.1 膀胱肿瘤的特点 | 第17-18页 |
1.2 膀胱肿瘤的检查手段 | 第18-20页 |
2 虚拟膀胱镜技术 | 第20-21页 |
3 膀胱肿瘤的形态学特征 | 第21-26页 |
3.1 膀胱内外壁的分割 | 第22-24页 |
3.2 膀胱壁厚度的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3.3 膀胱壁厚度的计算 | 第25-26页 |
4 膀胱形态的标准化及特征映射 | 第26-28页 |
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8-29页 |
第一部分 膀胱壁三维厚度特征测量与分析流程的建立 | 第29-44页 |
1.1 MRI 序列选择与数据采集 | 第30-34页 |
1.2 膀胱内外壁的自动分割 | 第34-36页 |
1.3 膀胱壁三维厚度的计算 | 第36-38页 |
1.4 膀胱壁三维厚度值的数值标准化 | 第38-39页 |
1.5 膀胱形态的标准化与三维厚度特征映射 | 第39-43页 |
1.6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二部分 膀胱壁厚度变化的影像实验分析 | 第44-81页 |
2.1 实验一 关键环节算法的验证 | 第44-61页 |
2.1.1 coupled directional level-set 自动分割算法的验证 | 第44-46页 |
2.1.2 拉普拉斯偏微分方程三维厚度计算方法的验证 | 第46-51页 |
2.1.3 FFD 参数模型变形与特征映射方法的验证 | 第51-61页 |
2.2 实验二 志愿者组与患者组间三维厚度特征的显著性差异分析 | 第61-63页 |
2.3 实验三 膀胱壁三维厚度特征数值标准化及分析 | 第63-67页 |
2.3.1 两组数据相对厚度 NBWT 的分析结果 | 第63-66页 |
2.3.2 两组数据标准厚度 SBWT 的分析结果 | 第66-67页 |
2.3.4 小结 | 第67页 |
2.4 实验四 膀胱形态标准化、特征映射及正常膀胱标准化厚度模板的建立 | 第67-74页 |
2.4.1 正常膀胱厚度标准化模板的建立 | 第67-71页 |
2.4.2 膀胱肿瘤数据与厚度标准化模板的对比分析 | 第71-74页 |
2.5 实验五 膀胱厚度与容积的分析 | 第74-81页 |
2.5.1 志愿者与患者膀胱容积的分析 | 第74-75页 |
2.5.2 志愿者膀胱壁厚度与容积的相关性分析 | 第75-76页 |
2.5.3 志愿者膀胱充盈动态过程容积与壁厚的分析 | 第76-81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81-83页 |
小结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