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和化疗中的应用
育龄期乳腺癌术后患者性功能障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酪氨酸酶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生物学效应研究
miR-584-5p在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转化应用的研究
FASN因子经由β-catenin促进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和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
沙利度胺逆转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代EGFR-TKI获得性耐药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和NF-κBIα基因多态性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高压氧联合褪黑素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谷氨酰胺酶1两种剪接体(KGA和GAC)的转换介导前列腺癌进展为激素非依赖型的机制研究
多西他赛通过HMGB1促进肺癌中CD8~+T细胞招募及增强其功能的研究
胃癌血清适配子的诊断价值评价及其靶蛋白捕获和蛋白组学分析
Aurora-B基因促肝癌转移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光热转换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热治疗和化疗性能的研究
超声内镜在胰腺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新型小分子化合物QW07抑制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功能和机制研究
肿瘤微波适形消融及剂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人群内镜筛查对食管癌首诊病理期别分布的影响及筛查常见偏倚控制的理论研究
rs1695、吸烟与肺癌关联分析研究
转录因子FOXA2参与乳腺肿瘤干细胞调控的研究
CD73/A2aR腺苷免疫抑制轴及TILs在DLBCL组织中表达特征及临床预后价值的探索
皖北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人乳头瘤状病毒基因分型研究
膀胱肿瘤病灶内miR-21的表达量变化及其与癌细胞侵袭、血管新生的潜在相关性研究
膀胱癌根治术后原发性与进展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比较研究
伊维菌素和莫西克汀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中药解毒颗粒对晚期肝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血浆中长链非编码RNA作为胰腺癌新型诊断标志物的研究
LncRNA H19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和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对比分析
NET-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患者D-二聚体变化规律与下肢静脉血栓的关系研究
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及COX-2、VEGF在结肠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HBOC的临床特征及BRCA1/2蛋白表达情况的初步研究
HPV16 E7蛋白与子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长链非编码RNA在HPV16阳性的宫颈细胞系中的表达
DSG2在miPS细胞向miPS-CSCs的恶性转化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Gli1与EMT相关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IDH突变对低级别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预后的分析
TERT、ATRX基因在中高级别胶质瘤中的突变及意义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淋巴结转移预测侧颈淋巴结转移的Meta分析
IFN-γ通过TRIM21介导的氧化应激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三维重建可视化技术在超米兰标准中晚期肝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二代测序及临床病理评分标准评价子宫内膜和卵巢双发癌的研究
纤维蛋白原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价值
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判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分期、病理分级的价值
肺孤立磨玻璃结节临床分析
吲哚胺2,3-双加氧酶与乳腺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征象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超声在乳腺癌分子亚型中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准确性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