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词 | 第6-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4页 |
前言 | 第15-23页 |
1. 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现状 | 第15页 |
2. 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的演变过程 | 第15-16页 |
3. 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的类型 | 第16-17页 |
4. 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发生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5. 肿瘤的能量代谢特点 | 第19-20页 |
6. 谷氨酰胺代谢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 | 第20-21页 |
7. 谷氨酰胺酶1与前列腺癌的联系 | 第21-23页 |
第一部分 去势治疗通过降低能量营养物质的合成治疗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的研究 | 第23-37页 |
1.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1.1 细胞培养 | 第23页 |
1.2 细胞活力测定 | 第23页 |
1.3 液相质谱分析(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及同位素示踪 | 第23页 |
1.4 Western Blot | 第23-24页 |
1.5 qRT-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 第24页 |
1.6 引物 | 第24页 |
1.7 实验耗材 | 第24-25页 |
2.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3.实验方法 | 第26-31页 |
3.1 细胞培养 | 第26页 |
3.2 台盼蓝活细胞计数 | 第26页 |
3.3 LC-MS 测定细胞内及培养液中的代谢产物含量 | 第26-27页 |
3.4 ~(13)C_5-谷氨酰胺示踪实验 | 第27页 |
3.5 MTS法测定细胞活力 | 第27-28页 |
3.6 细胞总蛋白提取及蛋白浓度测定 | 第28页 |
3.7 Western Blot | 第28-29页 |
3.8 细胞总RNA的提取 | 第29-30页 |
3.9 逆转录反应 | 第30页 |
3.10 Real-timePCR扩增 | 第30-31页 |
3.11 统计分析 | 第31页 |
4.实验结果 | 第31-35页 |
4.1 ADT减少能量营养物质的合成,减缓ADPC细胞的生长,达到治疗效果。 | 第31-32页 |
4.2 ADT导致谷氨酰胺在LNC_aP细胞内堆积。 | 第32-33页 |
4.3 ADT引起的谷氨酰胺堆积并非因为其摄取量增加所致。 | 第33-34页 |
4.4 ADT引起的谷氨酰胺堆积是由于其无法被分解利用所致。 | 第34-35页 |
5.小结 | 第35-37页 |
第二部分 谷氨酰胺代谢对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影响的研究 | 第37-43页 |
1.实验材料 | 第37页 |
2.实验仪器 | 第37页 |
3.实验方法 | 第37页 |
4.实验结果 | 第37-42页 |
4.1 AIPC的生长更加依赖谷氨酰胺。 | 第37-38页 |
4.2 AIPC消耗更多的谷氨酰胺 | 第38-39页 |
4.3 AIPC通过对谷氨酰胺利用的增加弥补葡萄糖无法有效进入TCA循环供能的缺陷。 | 第39-40页 |
4.4 谷氨酰胺浓度的变化对其他物质代谢的影响在AIPC中更为显著 | 第40-42页 |
5.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部分 谷氨酰胺酶1在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对其生物学功能影响的研究 | 第43-50页 |
1.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1.1 细胞培养 | 第43页 |
1.2 免疫组织化学 | 第43页 |
1.3 细胞转染 | 第43页 |
1.4 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 | 第43-44页 |
2.实验仪器 | 第44页 |
3.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3.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IHC) | 第44页 |
3.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判读 | 第44-45页 |
3.3 细胞瞬时转染实验 | 第45页 |
3.4 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 | 第45页 |
3.5 qRT-PCR | 第45-46页 |
4.实验结果 | 第46-49页 |
4.1 GLS1在PCa组织中高表达,并且随临床分期或病理分级的增加而表达增强。 | 第46-47页 |
4.2 敲低GLS1减缓AIPC细胞的增殖能力。 | 第47-48页 |
4.3 敲低GLS1减弱AIPC细胞的侵袭能力。 | 第48-49页 |
5.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部分 谷氨酰胺酶1的两种剪接体在不同阶段前列腺癌中差异性表达的研究 | 第50-57页 |
1.实验材料 | 第50页 |
1.1 细胞培养 | 第50页 |
1.2 IHC和Western bolt | 第50页 |
1.3 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 TMA) | 第50页 |
1.4 动物实验 | 第50页 |
2.实验仪器 | 第50-51页 |
3.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3.1 细胞培养 | 第51页 |
3.2 RT-qPCR | 第51页 |
3.3 动物实验 | 第51页 |
3.4 统计分析 | 第51-52页 |
4.实验结果 | 第52-55页 |
4.1 GLS1的两种剪接体在不同PCa细胞系中存在差异性表达。 | 第52-53页 |
4.2 GLS1两种剪接体在不同阶段PCa人体组织中表达不同。 | 第53-55页 |
4.3 GLS1两种剪接体的差异性表达是KGA向GAC转化的结果。 | 第55页 |
5.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部分 谷氨酰胺酶1两种剪接体发生转化的潜在机制的研究 | 第57-70页 |
1.实验材料 | 第57-58页 |
1.1 细胞培养 | 第57页 |
1.2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ChIP)实验 | 第57页 |
1.3 基因重组实验 | 第57-58页 |
1.4 荧光酶素双报告基因实验 | 第58页 |
2.实验仪器 | 第58页 |
3.实验方法 | 第58-65页 |
3.1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 | 第58-60页 |
3.2 ChIP-seq以及ChIP-qPCR | 第60页 |
3.3 基因重组实验 | 第60-64页 |
3.4 质粒点突变 | 第64-65页 |
3.5 荧光酶素双报告基因实验 | 第65页 |
4.实验结果 | 第65-69页 |
4.1 转录因子AR通过3'UTR调控GLS1的表达 | 第65-67页 |
4.2 AR介导GLS1剪接为KGA,而非GAC | 第67-69页 |
5.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部分 谷氨酰胺酶1两种剪接体的转换对前列腺癌进展的影响及治疗新靶点的选择的研究 | 第70-79页 |
1.实验材料 | 第70页 |
1.1 细胞培养 | 第70页 |
1.2 GAC过表达实验 | 第70页 |
1.3 短发夹RNA(shRNA) | 第70页 |
2.实验仪器 | 第70-71页 |
3.实验方法 | 第71-72页 |
3.1 GAC过表达稳定细胞系的构建 | 第71页 |
3.2 shRNA基因低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细胞感染 | 第71-72页 |
3.3 去除/添加过量葡萄糖/谷氨酰胺对细胞生长影响的实验 | 第72页 |
3.4 CB-839半抑制浓度(IC_(50))的测定 | 第72页 |
3.5 动物实验 | 第72页 |
4.实验结果 | 第72-78页 |
4.1 过表达GAC促使LNCaP细胞抵抗ADT | 第72-74页 |
4.2 过表达GAC通过对谷氨酰胺利用的增强增加 LNC_aP细胞对ADT的抵抗 | 第74-75页 |
4.3 GAC是AIPC潜在的治疗靶点 | 第75-78页 |
5.小结 | 第78-79页 |
讨论 | 第79-83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附录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综述 | 第91-108页 |
Referrences | 第104-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