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成为具有世界主义情怀的爱国主义者--论《丹尼尔·德龙达》中的民族认同和世界友好
论麦克尤恩小说中男性气质的危机与重建
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人物姓名的修辞特性
语层结构视角下契诃夫小说中的作者形象研究
无尽的旅途—弗拉迪米尔·费尔特利普小说《中转站》中的身份认同与故乡寻找
小说《钢琴教师》中身体和权力之间关系的研究
试析小说《柏林之旅》与《你好,柏林》中建构的柏林回忆空间
《游魂归来时》中的义士形象
野间宏小说中的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以《崩溃感觉》和《真空地带》为例
史诗《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的叙事特点研究
弗·马卡宁小说《两姐妹与康定斯基》的主题研究
拉菲克·沙米小说《爱的阴暗面》中文化记忆媒介的身体和空间研究
《嘉伯·克罗》的生态重农主义
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梦境叙事”研究
金光洲的中国体验与中韩双语创作研究(1931-1938)
拉斯普京六、七十年代小说创作中的民间文学元素
光复后(1945-1949)中韩附逆反思小说比较研究--以叙事策略、身份重构及社会重建为中心
默多克《黑王子》的不可靠叙述分析
热奈特叙事理论下的《断头台》叙事艺术研究
《呼啸山庄》的格雷马斯符号学解读
荒诞世界中的选择和希望--存在主义视角下解读《碎片》和《美好的人尚未诞生》
在旅行中感知他者与自我--解读阿道夫·穆施克小说《白云》中的旅行主题
美国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科幻作品的原型分析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多拉·布吕代》中的记忆艺术
话语分析视角下《诗人的气质》的研究
爱德华·阿尔比早期戏剧消费文化研究
《天根》中的人文主义书写
美国非裔文学中的文化自信建构
身体和面具游戏中的他者再现和自我审视--以德国作家米夏埃尔·略斯的小说《白蛇传奇》为例
基于人格结构理论解析《夜色温柔》中迪克·戴弗的人格堕落
论福斯特小说中自由主义英国性的建构--以其两部意大利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和《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为例
名人的重塑:帕姆·杰姆斯《克里斯蒂娜女王》与《玛琳》中的女性神话
论《群魔》中的自杀
基于赛义德东方主义视角下的《食肉之年》的他者化研究
跨学科视阈下的鲍勃·迪伦三重身份研究
论库切“耶稣系列小说”中的身份危机与身份重构
音乐剧《汉密尔顿》中的美国性
关于未来俄罗斯的警示:弗·索罗金反乌托邦两部曲研究
论《玫瑰传奇》中的爱情观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角看《美国牧歌》中的田园梦碎之路
存在主义视角下《人性的枷锁》与《围城》的对比研究
库切三部小说中的白人女性他者身份研究
《诗经》婚恋诗意象解读
《红楼梦》婚姻法文化解读
李碧华小说创作论
中国古代文学中项羽形象寻绎
性别视阈下唐传奇中的女侠研究
张爱玲独特女性观下创作美学的呈现
柳宗元论说体散文研究
从《金瓶梅》到《红楼梦》-古代长篇白话小说夫妻关系叙写研究
上一页
[104]
[105]
[106]
[107]
[10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