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中间党派的两次民主宪政运动述论
论章乃器战时经济思想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海外派兵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重庆的航空建设研究
綦江铁矿研究(1938-1945)
交通部重庆电话局研究(1938年7月-1943年1月)
抗战期间中共利用国际因素化解国共关系的三次严重危机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转变研究--由民族自决到民族自治
伪满时期在长春的朝鲜人社会分析--以统计、文学、回忆的立体性分析为中心
抗战时期国统区女学生的多重身份认同--以周南女学生(1938-1946)为例
抗战时期华北沦陷区的基督教教育--以北平教会中小学为中心(1937—1945)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在武汉的毒化行径研究
薛岳主湘与抗战时期湖南社会(1939-1945)
抗战时期妇女解放问题--以《妇女生活》为中心的研究
抗战时期宝鸡工业合作运动研究
抗战时期四川民众节约献金运动研究
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茶叶专卖政策--以四川茶叶贸易为中心的考察
抗战歌曲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宣传和社会动员
抗战时期新桂系对外传播活动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绥远地区中国国民党武装力量研究
《益华报》与中国天主教会的抗战救亡(1937-1938)
外国记者助力中国抗战研究
伪满时期日本侵略东北活动中银行业作用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统战思想研究
兰州抗战文化宣传活动研究(1937-1945)
抗战时期五原地区的社会状况
抗战时期“巴蜀文化”命题的提出与研究述论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对日防空研究
沦陷时期武进县商会研究(1937-1945)
抗战动员视野下女性主体意识的研究
烽火摇篮:抗战时期浙江难童的救济与教养
抗战时期之国民政府金矿业研究
全国抗战时期国民党派与非国民党派知识分子关于制宪问题的讨论
1937年日本侵华用兵之“制令线”研究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对中国共产党亲民形象的传播
战争时期上海女工的日常生活(1937-1945)
抗战时期湖南战场的“拆城”运动
湖南《大公报》抗战宣传研究(1937-1945)
《观察日报》抗战宣传述论
谢伟思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评述(1943-1945)
抗日战争时期的甘肃驿运研究
《穷人乐》与《穷人乐》方向研究
抗战时期的国族主义与甘宁青少数族群的国家认同
《复兴月刊》与抗战初期民族经济复兴思潮的建构
满洲国协和会“民族协和”研究
甘南民变及失败原因探析
抗战时期华北伪军研究
抗战时期陕西同官县煤矿业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少数民族抗战研究
抗战时期陕西省办驿运研究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