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一、全面抗战时期知识界制宪问题讨论的社会背景与论者派别 | 第9-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 | 第13-15页 |
笫二章 全面抗战初期(1937-1939)知识界关于制宪问题的讨论 | 第15-35页 |
第一节 关于宪法制定原则的讨论 | 第16-19页 |
一、抗战救亡:制定宪法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二、我们需要一部什么样的宪法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讨论 | 第19-29页 |
一、国民大会会期问题 | 第20-21页 |
二、国民大会职权问题 | 第21-24页 |
三、国民大会代表问题 | 第24-27页 |
四、国民大会闭会期间应否设置常设机关 | 第27-29页 |
第三节 关于人民权利义务问题的讨论 | 第29-35页 |
一、妇女权利问题 | 第30-32页 |
二、“非依法律不得限制”问题 | 第32-35页 |
第三章 全面抗战中后期(1939-1945)知识界关于制宪问题的讨论 | 第35-62页 |
第一节 关于宪法根本原则的讨论 | 第35-41页 |
一、概括主义还是列举主义:关于领土问题的讨论 | 第35-38页 |
二、关于三民主义应否入宪问题的讨论 | 第38-41页 |
第二节 关于宪法中教育、经济原则的讨论 | 第41-54页 |
一、关于应否将经济与教育两章纳入宪法的讨论 | 第42-45页 |
二、关于“五五宪草”教育章的讨论 | 第45-54页 |
第三节 关于宪法政治体制原则的讨论 | 第54-62页 |
一、关于总统权限问题的讨论 | 第55-57页 |
二、五权宪法原则的讨论 | 第57-62页 |
第四章 全面抗战时期知识界制宪问题讨论的社会影响 | 第62-67页 |
笫一节 国民党派、非国民党派关于制宪问题讨论所反映出的宪政思想的异同 | 第62-63页 |
笫二节 制宪的理论成果与社会意义 | 第63-65页 |
第三节 制宪问题讨论促进了国民政府积极抗战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