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9页 |
导论 | 第9-12页 |
(一) 选题的意义、价值和作用 | 第9-10页 |
(二) 学术史综述 | 第10-11页 |
(三) 论文的难点和重点 | 第11页 |
(四) 论文创新点 | 第11-12页 |
(五) 相关界定 | 第12页 |
一、 邓小平抗战时期的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 | 第12-24页 |
(一) 坚持、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 | 第12-15页 |
(二) 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原则,巩固团结抗战 | 第15-17页 |
(三) 发动群众巩固统一战线 | 第17-21页 |
(四) 及时总结坚持统一战线工作的经验教训 | 第21-22页 |
(五) 以民主的精神贯彻“三三制”原则 | 第22-24页 |
二、 邓小平抗日武装斗争中的政治工作思想与实践 | 第24-35页 |
(一) 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思想与实践 | 第25-29页 |
(二) 关于武工队的政治建设思想与实践 | 第29-30页 |
(三) 关于开展瓦解敌军工作的思想与实践 | 第30-34页 |
(四) 邓小平军队政治工作特点 | 第34-35页 |
三、 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与实践 | 第35-45页 |
(一) 重视思想建设,克服“左”右倾思想对党员的影响 | 第35-38页 |
(二)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确保党的领导地位 | 第38-42页 |
(三) 加强作风建设,整顿党风 | 第42-45页 |
四、 邓小平根据地建设中的政治工作思想与实践 | 第45-52页 |
(一) 创立与巩固抗日根据地 | 第46-47页 |
(二) 加强根据地建设 | 第47-52页 |
结语: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政治工作的作用 | 第52-56页 |
(一) 毛泽东思想的建设者和实践者 | 第52-54页 |
(二)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最初思想源头 | 第54-56页 |
注释 | 第56-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论述目录 | 第63-65页 |
后记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