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时期(1860~1900年)
弱国时的成功外交家--曾纪泽近代外交思想及实践述评
晚清驻外使臣与西方近代军事技术引进(1875-1895)
张之洞的对日外交思想
左宗棠与中法战争
饶应祺主新刍议
沙俄“黄俄罗斯”计划始末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康有为《大同书》研究
旅顺、威海卫建港与北洋水师
新疆建省诸方案比较研究
许景澄外交活动述论
郭嵩焘在阿古柏入侵新疆过程中的外交活动
甲午战争在山东
光绪朝初期达拉特与土默特两旗间的土地纠纷问题探究
论清朝对日本图谋朝鲜的反应
张德彝研究
论谭嗣同的人道主义伦理思想
来华传教士在“丁戊奇荒”中的赈济事业
清末西方社科名著汉译研究
义和团运动时期山东教案初探
张之洞与清末留日教育
李鸿藻研究
清光绪朝东西陵管理
张之洞备荒赈灾思想与实践
张佩纶思想研究
略论严复的早期现代化思想
论辜鸿铭文化保守主义
略论张之洞幕府--兼与曾国藩幕府比较
试论丁日昌对西方文化的认知与抉择
洋务运动时期直隶的陆军变革
论梁鼎芬——晚清忠君卫道型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试论戊戌维新派西方文化观的转型
义和团运动高潮时期直隶民众与教会势力的斗争
义和团运动后期直隶军民的反抗斗争
直隶义和团首领研究
曾国藩与近代湖湘文化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法关系研究(1894-1914)
近代科学与戊戌维新
盛宣怀的铁路思想研究
论康有为的科学思想
陈炽思想研究
西南地区的洋务工矿业(1861-1895)
海关总税务司继任人选之争与中英交涉
孙毓汶研究
花之安在华传教活动及其思想研究
李鸿章护侨思想研究
中法战争期间的封锁与对策
同治年间陕甘回民起义比较研究
论李鸿章与其幕府之关系--以周馥为例
清季江南储材学堂研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