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章 《大同书》的文献学研究 | 第11-17页 |
第一节 《大同书》的版本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大同书》的成书时间 | 第13-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大同书》的理论来源 | 第17-24页 |
第一节 《大同书》中的儒家思想 | 第17-19页 |
一、 “仁爱”与“大爱” | 第17-18页 |
二、 “大同小康说”与大同的社会理想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大同书》中的佛教思想 | 第19-21页 |
第三节 《大同书》中的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康有为对大同社会的构想 | 第24-38页 |
第一节 大同社会的政治组织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大同社会的经济形态 | 第26-29页 |
第三节 大同社会的人民生活 | 第29-32页 |
第四节 大同社会的社会原则 | 第32-34页 |
第五节 去九界至大同 | 第34-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大同书》的现实回应 | 第38-44页 |
第一节 《大同书》对古代封建制度的批判 | 第38-40页 |
第二节 《大同书》与当今时代的关系 | 第40-42页 |
一、 大 同理想与现代化建设的统一 | 第41-42页 |
二、 对大同思想的创造性发展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对《大同书》的反思 | 第44-51页 |
第一节 抽象乌托邦的意义 | 第44-47页 |
第二节 从空想到科学的社会主义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