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建省诸方案比较研究
| 提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前言 | 第6-13页 |
| 一、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 | 第6-7页 |
| 二、资料及文献 | 第7-9页 |
| 三、研究概况 | 第9-12页 |
| 四、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一、新疆建省诸方案 | 第13-27页 |
| (一) 改革新疆行政管理体制的设想 | 第13-18页 |
| 1. 杨应琚、新柱、那彦成、长龄的设想 | 第14-17页 |
| 2. 魏源提出在新疆施行郡县制的设想 | 第17-18页 |
| (二) 新疆建省诸方案 | 第18-27页 |
| 1. 龚自珍的新疆建省方案 | 第18-20页 |
| 2. 朱逢甲的新疆建省方案 | 第20-21页 |
| 3. 左宗棠的新疆建省方案 | 第21-23页 |
| 4. 谭钟麟的新疆建省方案 | 第23-24页 |
| 5. 刘锦棠的新疆建省方案 | 第24-27页 |
| 二、新疆建省诸方案比较 | 第27-54页 |
| (一) 建省诸方案的思想渊源 | 第27-32页 |
| 1. 龚自珍建省的思想渊源 | 第27-29页 |
| 2. 朱逢甲建省的思想渊源 | 第29-30页 |
| 3. 左宗棠建省的思想渊源 | 第30-31页 |
| 4. 谭钟麟、刘锦棠建省的思想渊源 | 第31-32页 |
| (二) 建省诸方案的指导思想 | 第32-33页 |
| (三) 建省诸方案关于行政区域的划分 | 第33-37页 |
| (四) 建省诸方案关于军事部署的设想 | 第37-39页 |
| (五) 建省诸方案对伯克制存废的设想 | 第39-42页 |
| (六) 建省诸方案中的其他议题 | 第42-46页 |
| 1. 建省诸方案的经济政策 | 第42-44页 |
| 2. 建省诸方案的文化教育政策 | 第44-45页 |
| 3. 建省诸方案对改善民族关系的认识 | 第45-46页 |
| (七) 建省诸方案的可行性 | 第46-54页 |
| 1. 地理位置 | 第46-47页 |
| 2. 行政区划 | 第47-51页 |
| 3. 军事部署 | 第51-54页 |
| 三、新疆建省方案的最终确立 | 第54-61页 |
| (一) 建省方案的最终确立 | 第54-56页 |
| (二) 清朝政府决策层的态度 | 第56-58页 |
| (三) 建省最终方案存在的问题 | 第58-61页 |
| 1. 抚军之间矛盾重重 | 第58-60页 |
| 2. 裁撤伯克不彻底 | 第60-61页 |
| 结束语 | 第61-65页 |
| 参考书目 | 第65-69页 |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69-70页 |
| 后记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