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日本语概要 | 第7-8页 |
| 导论 | 第8-27页 |
|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11页 |
| 二、 中国粮食史研究的简要回顾 | 第11-14页 |
| 三、 若干定义、主要资料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四、 抗战胜利前国民党粮政的理论和实践 | 第16-20页 |
| 五、 1945至1949年上海粮食运作及管理的基本机制 | 第20-27页 |
| 第一章 失败的尝试--1946年上海粮食贷款案始末 | 第27-80页 |
| 一、 政策出台 | 第27-35页 |
| 二、 欲抑又扬 | 第35-40页 |
| 三、 初步侦审 | 第40-43页 |
| 四、 供词纪要 | 第43-50页 |
| 五、 求证粮部 | 第50-55页 |
| 六、 地院审结 | 第55-61页 |
| 余论 | 第61-80页 |
| 第二章 应对难关:1946年的青黄不接 | 第80-108页 |
| 一、 下车伊始 | 第80-85页 |
| 二、 川米洋米 | 第85-88页 |
| 三、 存底将罄 | 第88-96页 |
| 四、 糙米政策 | 第96-99页 |
| 五、 风回路转 | 第99-101页 |
| 小结 | 第101-108页 |
| 第三章 从限价到抢米(上) | 第108-156页 |
| 一、 限价政策 | 第109-115页 |
| 二、 涨风又至 | 第115-120页 |
| 三、 愈演愈烈 | 第120-129页 |
| 四、 抢米潮起 | 第129-138页 |
| 五、 探究原因 | 第138-143页 |
| 六、 筹划配售 | 第143-156页 |
| 第四章 从限价到抢米(下) | 第156-193页 |
| 一、 再度限价 | 第156-160页 |
| 二、 实施之初 | 第160-163页 |
| 三、 步履维艰 | 第163-173页 |
| 四、 抢风再起 | 第173-181页 |
| 五、 恢复秩序 | 第181-184页 |
| 结语 | 第184-193页 |
| 第五章 计口授粮:以上海市民食调配委员会为主线 | 第193-228页 |
| 一、 局部配售 | 第193-196页 |
| 二、 美粮来了 | 第196-204页 |
| 三、 首期全配 | 第204-210页 |
| 四、 艰难时刻 | 第210-216页 |
| 五、 易手前夜 | 第216-222页 |
| 小结 | 第222-228页 |
| 总论 | 第228-232页 |
| 大事记 | 第232-251页 |
| 参引文献 | 第251-270页 |
| 后记 | 第270-2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