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当代文学(1949年~)
对立与互补—论张洁的女性意识及其文体差异
由济世到修己--刘心武1980至1990年代创作心态转变探析
董学文文艺思想研究
新时期生态文学研究--以徐刚、苇岸、迟子建为个案研究
中国当代人文主义话语及其叙事策略
新世纪的溯源之旅--论郝誉翔、骆以军创作中的身世书写
后知青文学论
周扬和胡风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之比较
论新时期文学中的青春文化品格
黄春明创作的文化透视
论余秋雨的文化心理变异--余秋雨散文解读
现代性的追求--论李欧梵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在迁徙的路上—格非论
精神信仰者的极地之旅--北村小说创作论
巴金的意义--巴金研究与巴金研究中的“接受阐释研究”初论
接受美学影响下的中国文学接受史研究及未来走向的思考
论当下的打工文学创作
理性与智慧 选择与得失--杨绛简论
论知青文学叙事的悲喜剧色彩
钱钟书《管锥编》文艺观研究
斗争哲学与农民人格精神的书写
《收获》与中国当代文学思潮
论史铁生的文学创作及时代价值
商业语境下的个体独唱--王朔创作论
“伤痕”与“反思”文学中的创伤叙事研究
现代中国文学疾病叙事研究
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而努力--陈辽文学理论研究与批评漫议
转型时代军事文学的新突破
论大众文化语境中“70年代生作家”的创作
质疑与守望中的自我确认--解读李锐小说
韩少功文学世界的人性探析
撩开奇崛诡异的面纱--论写作怪才尤凤伟
大众传播视野下的“80后”文学现象研究
血缘牵绊下的爱恨情仇--论80年代以来女作家笔下的“亲子关系”
“反知青文学”论
论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多维视角
胡风文学批评别论
救赎之途的文学体验与终极思考—史铁生论
话语权力理论与90年代后中国文论的转型
革命历史的合法性论证--1949~1966年中国文学中的革命历史书写
论新时期以来“由乡入城”的文学叙述
新时期英山政治文学研究
论当代作家的“文革”叙述
制造声音--贾平凹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
传统的抉择--《三代》与《家》的一个文化比较
徜徉在陕北民间文化的河流中--路遥创作与陕北民间文化
女性自虐母题文化研究
西方先锋派理论研究
俄苏“红色经典”在当代中国的接受
论宇文所安对中国文学的解读与思考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