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当代文学(1949年~)论文

新时期英山政治文学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第一节 研究概述第10-13页
  一、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概述第10-12页
  二、本文的几个概念第12-13页
 第二节 思路与创新第13-14页
第二章 英山政治文学传统第14-18页
 第一节 英山文学的概念第14-15页
 第二节 英山的历史与文化第15-17页
 第三节 英山历代文学的政治性第17-18页
第三章 英山政治文学的发展历程研究第18-30页
 第一节 熊召政的崛起第18-23页
 第二节 姜天民的传奇第23-26页
 第三节 刘醒龙的焦虑第26-29页
 第四节 新生代的追求第29-30页
第四章 英山作家创作的动力机制与成长模式第30-34页
 第一节 创作的动力机制第30-33页
 第二节 文化馆模式第33-34页
第五章 英山政治文学的内涵研究第34-47页
 第一节 主题及其表达第35-38页
  一、主题第35页
  二、寓言和神话式表达第35-38页
 第二节 题材及其表达处理第38-47页
  一、题材第38-41页
   1、现实题材第38-40页
   2、历史题材第40-41页
  二、原型与互文性表达第41-47页
   1、原型类型第41-46页
   2、互文性表达第46-47页
第六章 英山政治文学的特性研究第47-58页
 第一节 政治推动下的文学传播第47-55页
  一、文学传统与新时期文学制度第47-49页
  二、政治文学家的制造第49-55页
   1、名人认可第49-50页
   2、组稿、讨论会与获奖第50-53页
   3、大众传播第53-55页
 第二节 被捡选的意识形态的代言人第55-56页
 第三节 英山政治文学的消费性第56-58页
结语第58-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后记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光纤及光子晶体光纤偏振与磁光特性研究
下一篇:数控机床几何误差非接触圆轨迹检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