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研究
论许地山的思想与创作
理想与言说--丁玲文学人生再探索
幽暗的陆地--现代女性文学形象谱系之命运故事
选择与重建:现代派在中国的三重视界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困惑与矛盾--李健吾剧作论
文化互动与边际写作--林海音论
构建文学上海,传达都市精髓--论王安忆的上海作品
近代经济史视野下的茅盾文学创作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法律意识研究
提升精神的求索--钱中文“新理性精神文学论”评析
论无名氏创作中的文化意蕴
“现代”审美世界中的心灵“独语”--论何其芳的早期诗文创作
试论苏轼的“自然”论文艺观
王国维“文化人格”论
从五四前后中国翻译文学看文化因素对归化、异化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沉重的欢乐,丰富的痛苦--王小波的精神价值世界初探
陆德明考论
煜煜照人的生命之光--沈从文文学精神初探
曹植的神仙艺术世界研究--论曹植的神仙方术观与神仙题材的文学创作
上博简《孔子诗论》的作者及撰著时代研究
《春秋公羊传》、《谷梁传》诠释方法比较研究
依于传统 游于现代--论周作人散文与中国儒道艺术精神
“写作场 与老舍创作之研究
论90年代文学批评中的对话批评
翻译西方与改写中国--翻译文学、现代汉语、现代文学互动关系考察
老舍的文学创作与基督教
张爱玲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
现代文学研究视野中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论《中国新文学大系》的文献学、文学史与学术价值
李贽:一个特异的文化诗学存在
《晏子春秋》的文学史意义
古代文化人格与文学品格--从孟子散文说起
殷商王畿故地《诗经》“风诗”与殷商文化
《韩诗外传》研究
泰戈尔与“五四”新诗
先锋作家“文革”书写论
论胡适的文学理论与批评
《新青年》与“白话文学运动”
阳光与阴影下的文艺新宠--网络文学的理论解读
春墨写性灵--袁枚的人生与诗学
唐顺之的文学理论与诗文创作研究
寂寞而执着的追寻--萧红创作的生命底色
瞿秋白书生革命家的精神苦旅探析
新时期文学中人性观念的复苏与拓展
何其芳的延安之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心灵轨迹
新式教育与五四文学的发生
现代都市语境下的中国“杂志文”
边缘的自由--1930-1937:国立青岛/山东大学“教授作家”研究
左翼至抗战:文学英雄叙事的当代阐释
现代新儒学文化视野中的梁实秋
上一页
[157]
[158]
[159]
[160]
[16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