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气象学)
--
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
中国冬季雾形成机制的区域性特征及差异分析
近郊区大气颗粒物酸性、组成与降水间相关性的研究
黄山地区雨滴谱垂直演变的观测和模式研究
明清时期苏浙皖沪干湿时空特征分析
明清时期山东典型天气灾害的时空特征研究
玛纳斯河流域积雪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基于BP神经网络的10~320cm地温推演模型的研究
基于图像的能见度反演方法研究
蒸散对气候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响应及模型异质性误差订正
高速公路低能见度视频监测时空模拟
中国三大经济区太阳总辐射特征及其与O3、PM2.5的关系
基于卫星资料对中国冰云分布特征及其与气溶胶关系的研究
两种模式模拟中国区域气溶胶光学特性与降水的差异与评估
过去500年亚洲夏季风降水和ENSO的关系
大西洋Ni?o的气候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联系
华南汛期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及成因研究
越赤道气流与亚洲热带夏季风的关系
基于多数据集的全球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信号线缆耦合雷电电磁脉冲及其抑制方法的研究
青藏高原夏季风特征及其在全球变暖1.5℃背景下的变化趋势
基于视频的雾天能见度监测方法研究
淮河流域极端降水演变特征及模拟
青藏高原中东部夏季极端降水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的关系
中国南方地区降水序列的长程持续性研究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雷电回击电磁场的分布特征研究
基于FY-2F卫星数据研究对流初生的云顶物理量特征
亚洲中纬度地区冬季持续性低温事件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季节内振荡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夏季欧亚大陆波包活动的气候特征及与中国东南部强降水事件的联系
东亚地区飞机尾迹云辐射强迫的模拟研究
青藏高原臭氧谷对南亚高压和亚洲降水的影响
利用COSMIC掩星资料研究青藏高原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
实际地理环境下日最低气温的网格化推算
东亚季风区冬季经向风的季节内变化及其可能机理
1990-2011年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的寒潮冷空气路径变化及其可能机理
秦淮河流域不同尺度地表蒸散变化过程模拟
乌鲁木齐市近地面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城市化效应
城市边缘区地表组分温度反演模型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CMIP5模式对全球季风年际变化的模拟和预估
南亚高压区Rossby波能量垂直传播的特征和机制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华南前汛期水汽输送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
基于MODE方法的灾害天气事件空间检验分析--以大风和强降水为例
东北亚地区切断低压引起的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区域物质交换过程
中国上空平流层准零风层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基于MODIS的青藏高原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研究
雷电监测预警及戒备服务系统的研究
基于大气电场组网数据的雷电灾害预警应用
再分析低温资料的评估和南方低温事件的低频特征分析
中国中东部地区不同气候背景下城市乡村气温差异研究
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湖南省干旱分析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