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缘区地表组分温度反演模型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2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9页 |
1.2.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 第9-11页 |
1.2.2 地表温度反演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2.3 地表组分温度反演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2.4 城市边缘区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混合像元分解基础理论 | 第22-28页 |
2.1 概念 | 第22页 |
2.2 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 | 第22-23页 |
2.3 混合像元分解 | 第23-24页 |
2.3.1 交互式端元提取 | 第23-24页 |
2.3.2 自动端元提取 | 第24页 |
2.4 本研究模型建立 | 第24-28页 |
2.4.1 线性混合像元模型 | 第24-25页 |
2.4.2 组分温度反演模型 | 第25-28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源 | 第28-34页 |
3.1 研究区 | 第28-29页 |
3.1.1 自然状况 | 第28页 |
3.1.2 城市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3.1.3 研究区范围 | 第29页 |
3.2 数据源及其预处理 | 第29-34页 |
3.2.1 遥感数据 | 第29-31页 |
3.2.2 实测数据 | 第31-32页 |
3.2.3 遥感数据预处理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城市边缘区的遥感监测 | 第34-47页 |
4.1 城市边缘区 | 第34-41页 |
4.1.1 城市边缘区划分理论 | 第34-35页 |
4.1.2 城市边缘区界定方法 | 第35-36页 |
4.1.3 城市边缘区的确定 | 第36-41页 |
4.2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 第41-45页 |
4.3 土地利用驱动力分析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城市边缘区地表组分温度反演 | 第47-60页 |
5.1 混合像元分解 | 第47-51页 |
5.1.1 端元数量和类型的选择 | 第47-48页 |
5.1.2 混合像元分解 | 第48-51页 |
5.2 城市边缘区地表组分温度反演 | 第51-54页 |
5.3 模型验证 | 第54-57页 |
5.3.1 解混精度评价 | 第54-56页 |
5.3.2 实际相对误差 | 第56页 |
5.3.3 误差分析 | 第56-57页 |
5.4 不同端元组分温度与地表温度的关系 | 第57-60页 |
5.4.1 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法 | 第57-59页 |
5.4.2 偏相关分析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6.1 结论 | 第60-61页 |
6.2 论文创新点 | 第61页 |
6.3 存在的不足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