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宗族发展与祖先记忆:湖北黄冈瓦屑坝移民传说的解读
卫泾研究
关于毛泽东对北宋若干历史人物评价的研究
元代饶州周氏研究
南宋名臣史浩研究
韩元吉研究
郑若曾《筹海图编》研究
汉代后宫的巫术案件
鲁迅的辛亥革命想象
试论《民报》的政治思想
1963年邢台洪水灾害及其救助研究
北宋皇帝手诏研究
清代京仓、通仓研究浅见
清末党禁问题探析
南宋湖广总领所研究
中德学会研究
俞汝为《荒政要览》研究
清代绿营武职官员处分程序研究
1912-1945年保定工商业借贷研究
生态与生存--以1912-1937安平县社会经济为例
《国风报》与清末立宪运动
东江大革命的经验研究
从濒海市集到现代乡镇--以炮台镇相关文献为主线
保定商会中“外地人”若干问题研究
晋察冀解放区的贫农团研究
唐山市政权的建立和巩固(1949-1952)
辽宁省早期现代化研究(1916-1931)
明代的土官与土司制度--以《土官底簿》之记载为中心
明中后期言官门户之争研究--以嘉隆万三朝为视角
清代越南燕行使者眼中的中国地理景观--以《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为中心
明清江西新设县厅研究
1949年中共对上海文艺单位的接管
地方士人与晚清地方教育转型--以浙江瑞安为个案的考察
从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的转变: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小五金业研究(1970-1989)
明代江南漕粮改折与地方社会
西周金文所见家臣研究
明清时期今慈溪市域的海塘、聚落和移民
虚窗雅阁--论明代闺媛教育理念及其与现实生活之反差
曾国藩洋务思想研究
从东周秦汉思想背景看周公摄政称王说之演变
反潮流英雄?国家话语与个人记忆中的女知青典型--以白启娴为例
当“妇女解放”遭遇“实业救国”--1934年上海“妇女国货年”述论
近代上海静安区城市化研究(1862-1949)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的设立与分布--兼论与城市空间扩展之关系
从地方到国家:晚明江南士绅丁宾的行政实践与社会活动
明儒杨起元生平及思想研究
1870-1896年李鸿章对日、俄政策演变及得失
晚明士人知识趣味的多样化--以王肯堂为中心的考察
中法战争期间清廷内的主战与主和之争
封陲之守—宋辽河东熙宁划界诸层面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