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早期现代化研究(1916-1931)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课题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动态及分析 | 第14-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辽宁省早期现代化的背景分析 | 第16-26页 |
2.1 辽宁省概况分析 | 第16-20页 |
2.1.1 “辽宁”省称呼的演变 | 第16-17页 |
2.1.2 人口变化 | 第17-18页 |
2.1.3 经济水平 | 第18-19页 |
2.1.4 辽宁省的社会状况 | 第19-20页 |
2.2 国内背景 | 第20-22页 |
2.2.1 军阀林立的政治局面 | 第20-21页 |
2.2.2 日益凋敝的经济状况 | 第21-22页 |
2.3 国际背景 | 第22-25页 |
2.3.1 日俄矛盾在东北日趋尖锐 | 第22-23页 |
2.3.2 中日、中俄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辽宁省早期现代化的成果 | 第26-43页 |
3.1 政治现代化的初具雏形 | 第26-28页 |
3.1.1 实现区域统一造就政治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 第26-27页 |
3.1.2 东北政务委员会的成立 | 第27-28页 |
3.2 经济现代化的推进 | 第28-33页 |
3.2.1 鼓励农业生产为经济现代化奠定基础 | 第28-29页 |
3.2.2 以铁路的发展为契机推动工业化的进程 | 第29-32页 |
3.2.3 现代金融业的建立 | 第32-33页 |
3.3 军队现代化程度的提高 | 第33-34页 |
3.4 教育现代化的深入发展 | 第34-38页 |
3.4.1 筹建东北大学 | 第35-36页 |
3.4.2 重视基础教育 | 第36-37页 |
3.4.3 促进女子教育 | 第37-38页 |
3.5 现代城市的出现 | 第38-41页 |
3.5.1 营口的城市化 | 第38-39页 |
3.5.2 大连的城市化 | 第39-41页 |
3.6 南满铁路对周边城市发展的带动 | 第41-4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辽宁省早期现代化的特点 | 第43-46页 |
4.1 在艰难的局面下顽强发展 | 第43页 |
4.2 融入了浓厚的个人色彩 | 第43-44页 |
4.3 畸形城市化发展模式 | 第44-45页 |
4.4 农村与城市极大程度的现代化差距 | 第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