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试解读《警世通言》中的诚信观
城市化的文学表征--新世纪小说城市书写研究
从《活着》看博尔赫斯小说对余华的影响
当代小说中的土地问题--以“土改小说”和“合作化小说”为中心
“李双双”始末--40-60年代小说中的农村新女性形象
天缘奇遇:风情故事的文学表达--论元明中篇传奇小说与晚明风情传奇戏曲的时空叙事
“迁徙”与“封闭”的时空叙述--论战时经验对萧红文学形式的塑造
何其芳与《红楼梦》
《红楼梦》悲剧艺术探析
郁达夫小说跨文体现象研究
《李双双》系列文本故事形态学解读--以小说、电影及豫剧《李双双》为中心
在青春文学困境中探索--笛安小说论
论施叔青小说中的“家园观念”
作为记忆的载体—麦家小说研究
试论海男小说《妖娆罪》中女性形象的他者处境
爱情与婚姻的两难选择--论中日婚恋小说《中国式离婚》与《失乐园》
哀悼失落的纯真—李永平小说(1968-2012)研究
建国前《儒林外史》诠释研究
李碧华小说中的妖女形象
叙事的游戏--论王小波的《青铜时代》
刘震云小说论
论王安忆小说的日常生活书写
论阎连科“耙耧系列”小说的艺术探索
《醒梦骈言》考论
张贤亮创作心理论
《型世言》研究
论师陀小说的“渲染”艺术
论萧红小说叙事中的反讽现象
中德文学中女性形象的重构--论《美狄亚·声音》和《潘金莲之前世今生》中“坏女人”形象的颠覆
英美学术界对丁玲及其作品的译介和研究
论刘震云小说的独创性
论路遥的内心焦虑对其创作的影响--以《平凡的世界》为例
论格非小说中的封闭空间
东西小说创作论
论刁斗长篇小说创作的都市叙述策略
《三国演义》方术研究
论近三十年中国乡土小说的两次转型(1980-2013)
当代鲁南作家群小说主题研究
“三言”研究述论
鲁迅文学奖获奖小说研究
《一个人的战争》的修辞研究
多元化空间:一个时代的样本--新世纪以来《收获》长篇小说研究
贾平凹长篇小说序跋研究
《隋史遗文》研究
《聊斋志异》艺术美研究
论“三言”公案小说
法权观念与“五四”婚恋小说现代意识的构成
多元文化浸润下的乡土书写--刘醒龙小说论
悠悠万事,惟心为大--安妮宝贝的接受研究
宝黛钗与下人关系对比研究
上一页
[129]
[130]
[131]
[132]
[13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