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耙耧系列”的内涵及外延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耙耧系列”小说的文体创新 | 第14-21页 |
第一节 观澜而“索源” | 第14-16页 |
第二节 以“絮言”之名 | 第16-18页 |
第三节 在“并行”中对话 | 第18-21页 |
第三章 “耙耧系列”小说的语言探索 | 第21-36页 |
第一节 语言地位及语言能力的再认识 | 第21-23页 |
第二节 阎连科语言认知及实践的总体格局 | 第23-25页 |
第三节 “全部”用豫西方言写作 | 第25-28页 |
第四节 在“红色语言”中狂欢 | 第28-32页 |
第五节 综合使用各种修辞手法 | 第32-36页 |
第四章 “耙耧系列”小说的极限叙事 | 第36-43页 |
第一节 极端化的题材 | 第36-38页 |
第二节 极端化的人物 | 第38-40页 |
第三节 极端化的情节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