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惟心为大--安妮宝贝的接受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Contents | 第8-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一、 安妮宝贝接受探微 | 第12-22页 |
| (一) 安妮宝贝作品出版、发行情况观察 | 第12-15页 |
| (二) 安妮宝贝接受原因探析 | 第15-18页 |
| 1. 时代的因素 | 第15-17页 |
| 2. 自身的因素 | 第17-18页 |
| 3. 作品的因素 | 第18页 |
| (三) 安妮宝贝接受对象的类型考察 | 第18-22页 |
| 1. 审美标准的判断者 | 第19-20页 |
| 2. 经验世界的接受者 | 第20-22页 |
| 二、 安妮宝贝接受范式 | 第22-29页 |
| (一) 大众传媒接受 | 第22-25页 |
| 1. 网络接受 | 第22-25页 |
| 2. 影视接受 | 第25页 |
| (二) 主流文坛接受 | 第25-29页 |
| 三、 安妮宝贝的影响 | 第29-36页 |
| (一) 审美态度与文本:对 80 后作家的影响 | 第29-30页 |
| (二) 价值标尺与生活方式:对受众的影响 | 第30-32页 |
| (三) 网络趋向与传媒力量:博客、微博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四) 安妮宝贝的误读及接受展望 | 第33-36页 |
| 1. 误读与异读 | 第33-35页 |
| 2. 接受展望 | 第35-36页 |
| 结语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 附录 | 第40-41页 |
| 后记 | 第41-42页 |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