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论文

于学忠与鲁南敌后抗战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1章 绪论第7-10页
   ·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第7页
   ·研究现状综述第7-8页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8-10页
第2章 鲁苏战区设立前后的鲁南第10-16页
   ·抗战初期的鲁南第10-13页
     ·徐州会战后的鲁南形势第10-11页
     ·沈鸿烈经营鲁南第11-13页
     ·中共在鲁南敌后的抗日活动第13页
   ·于学忠率部入鲁第13-16页
     ·鲁苏战区的设立第13-14页
     ·挺进鲁南敌后第14-16页
第3章 指挥对日伪的作战第16-29页
   ·初期作战(1939.4—1940.12)第16-21页
     ·敌我态势第16-18页
     ·作战经过第18-20页
     ·小结第20-21页
   ·中期作战(1941.1—1942.12)第21-25页
     ·敌我态势第21-22页
     ·作战经过第22-25页
     ·小结第25页
   ·后期作战(1943.1—1943.8)第25-29页
     ·敌我态势第25-26页
     ·作战经过第26-28页
     ·小结第28-29页
第4章 主持鲁苏战区第29-42页
   ·内部整合与内部矛盾第29-35页
     ·与沈鸿烈的矛盾第29-30页
     ·与周复的关系第30-31页
     ·与鲁南地方实力派的关系第31-33页
     ·稳定内部坚持抗战的努力第33-35页
   ·建设鲁南游击区第35-42页
     ·军队自身建设第35-38页
     ·地方军政关系第38-39页
     ·与鲁南民众的关系第39-42页
第5章 与中共的关系第42-54页
   ·初期的关系(1939.4—1940.12)第42-46页
     ·入鲁初期的合作第42-44页
     ·初期的国共摩擦第44-45页
     ·东盘事件第45-46页
   ·中期的关系(1941.1—1943.1)第46-50页
     ·鲁南地区国共冲突的升级第46-48页
     ·李家彩事件第48-49页
     ·甲子山区争夺战第49-50页
   ·后期的关系(1943.2—1943.8)第50-54页
     ·于学忠与中共关系的修复第50-51页
     ·李仙洲率部入鲁第51页
     ·鲁南地区国共两党力量的消长第51-54页
第6章 结论第54-57页
   ·于学忠在鲁南敌后抗战中的作用第54页
   ·国民党的鲁南敌后抗战之评价第54-57页
参考文献第57-6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世纪50年代科技大跃进运动研究
下一篇:南京攻略战中的日本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