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地方史志
近代湖南(1840-1919)灾荒时期粮食价格研究
对《湖南通志》等地方志中有关清代灾荒及荒政记载的研究
明以来河南土地利用变化与人文机制研究
浦东新区聚落的时空演变
南京韩人研究(1910-1946)
德占时期青岛城市发展研究
权威主义政治与韩国经济现代化
海丰(无棣)吴氏文化望族研究
科宦家族与道德权威:日照丁氏家族研究
汉唐时期安阳地区地缘政治结构演变初探
青岛人口问题研究(1912-1949)
农家与农村:民国时期察哈尔地区乡村社会状态研究--以口内外十六县为例(1912-1940)
清代民国西藏方志研究
民国四川鸦片产业探析
盛泽市镇生活与审美文化研究(清末-1940)
上海外滩城区探究(1843-1937)
近代浙北与上海的互动--内河航运与杭嘉湖地区的社会经济变迁
陕北庙会与二十世纪上半期陕北社会变迁
历史时期山西忻州地区城镇发展研究
杨增新主政时期新疆对外关系研究
德占时期青岛新式教育的发展
英美烟公司的经营活动及其对山东的影响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青岛霍乱流行与公共卫生建设
述评“摄政”夏扎·旺久杰布
历史时期汝颍地区人才盛衰研究--以西汉至北宋时期的正史列传人物为考察对象
简析近代新疆地方与中央政府之关系(1912-1928)--以新疆“七七政变”为中心
人类学视野中的和顺侨乡
驳斥中国对西藏“宗主权”谬论--浅析清末民初“宗主权”谬论的起源与实践
临城煤矿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制约因素
贵州水旱灾害与乡村社会(1912~1926)
民国前期贵州土匪问题研究(1912-1926)
清水江流域的乡村社会生活
晚清澳门华人入葡籍研究
近代甘宁青商路与市镇分布研究
明清台湾二层行溪流域汉人移垦的研究
鼓浪屿工部局行政管理体制研究
闽南乡土文化与南洋华侨社会--民国时期厦门、晋江与南洋的互动
明清至民国时期山东半岛军户家族组织研究--以鳌山卫、灵山卫为中心
再塑女性:惠安女性形象变迁研究(1949-1966)
近代重庆教会学校教育之初步研究(1886-1952)
论章学诚的方志思想在后世的影响
20世纪上半叶新疆娼妓问题初探
民国时期“民族平等”思想在新疆的提出与实践
商丘历代行政区划沿革研究
赊旗镇兴衰的历史地理因素
清后期至民国前期九江地区慈善公益事业研究
《南岳二贤祠志》点校整理与研究
近代江西陆路交通的发展和社会变迁研究
赣南客家祠堂宗族研究
民国以来鄱阳湖渔业与地方社会--以余干县瑞洪为中心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