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占时期青岛新式教育的发展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绪论 | 第9-12页 |
| ·缘起 | 第9-10页 |
| ·德占时期青岛新式教育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 ·文章的思路与结构 | 第11-12页 |
| ·资料与方法 | 第12页 |
| 1 德占时期青岛新式教育的产生 | 第12-22页 |
| ·中国方面的因素 | 第13-16页 |
| ·清末中国教育改革 | 第13-16页 |
| ·清末山东省新式教育状况 | 第16页 |
| ·德国方面的因素 | 第16-22页 |
| ·德国在青岛的文化与教育政策 | 第16-21页 |
| ·德国在青岛的欧人学校 | 第21-22页 |
| 2 德占时期青岛新式教育的发展状况 | 第22-44页 |
| ·基础教育 | 第24-36页 |
| ·总督府官办学校 | 第24-26页 |
| ·教会学校 | 第26-36页 |
| ·圣言会学校 | 第27-29页 |
| ·柏林信义会学校 | 第29-32页 |
| ·同善会学校 | 第32-36页 |
| ·职业教育 | 第36-38页 |
| ·总督府官办学校 | 第36-37页 |
| ·教会学校 | 第37-38页 |
| ·高等教育——德华大学 | 第38-44页 |
| ·德华大学的筹建 | 第39-41页 |
| ·德华大学的发展状况 | 第41-44页 |
| 3 德占时期青岛新式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目标 | 第44-49页 |
| ·新式教育的内容 | 第45-47页 |
| ·新式教育的方法与教学目标 | 第47-49页 |
| 4 结余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个人简历 | 第55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