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世界史
--
现代史(1917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45年~)
美越妇女跨国反战运动研究(1960-1975)
冷战后日本对东盟的文化外交研究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与加拿大环境外交--以《五大湖水质协定》为中心
巴格达条约组织的历史考察(1955-1959)
冷战时期泰国与印支国家关系研究
美国干涉与南越政权的演变研究
中国与二战后的五国外长会议
二战后红海的战略地位研究
第三世界的冷战:美苏争霸中的南斯拉夫,1948-1971
澳大利亚对东帝汶政策研究(1974-2002)
以色列中央银行地位演变(1948-2005)
越南战争与老挝赫蒙难民研究
文化记忆与历史书写的博弈--以犹太大屠杀为例
二战后英国华人群体变迁研究
缓和冷战的尝试--丘吉尔对举行大国首脑会议的追求及其失败(1951-1955)
冷战期间传统安全领域中INGOs的作用研究--SIPRI案例分析
英美与塞浦路斯问题(1973-1976)--北约南翼危机视角下的考察
美国的中导谈判政策研究(1980-1988)
革命、内战与外部干涉:刚果危机研究(1960-1963)
冷战后日本公共外交的拓展
英国推动津巴布韦独立进程研究
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东南亚的和平队研究
日本对菲律宾战争赔偿问题研究(1945-1976)
美国媒体镜像下的“东方盟友”--基于1986-1995年美新闻杂志对日本报道的研究
约翰·加迪斯的新冷战史研究
冷战后日美同盟中日本的角色转换及影响
中美关系缓和过程中的朝鲜半岛问题
试论冷战初期美国对东南亚华侨的政策(1945-1960)
戴高乐与越南战争(1961-1968)
阿尔及利亚战争与英法关系,1954-196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民族难民问题研究
无邦交时代“LT贸易”在中日关系中的地位
瑙曼基金会“涉藏”活动研究(1990-2010)
论瑞典与北欧冷战起源的关系
援越抗美之广西医疗援助研究--以桂林南溪山医院为考察中心
匈牙利事件—中苏关系演变的转折点
日本对印度尼西亚的战争赔偿问题研究(1951-1958)
美国对韩国政策与“时刻准备”计划
冈崎嘉平太的对华活动与思考
印度对“麦线”以南地区的占领政策探析(1949-1959)
战后西德对纳粹历史的反省研究
盟国对德日领土处置及德日应对的研究
美国对印尼局势的评估与应对(1961—1965)
冷战背景下的东南亚联盟(1961-1967)
南太平洋无核区的历史考察
马岛战争与里根政府的应对
二战后英美对日占领政策上的分歧与协调(1945-1952)
从临时劳工到公民--二战后美国的墨西哥劳工与德国的土耳其劳工同化比较
“普韦布洛”号危机与美朝谈判
后冷战时代的武装人道主义干涉:北约干涉科索沃案例分析(1999)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