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亚洲史
朝鲜“壬午兵变”与清对朝政策研究
试论冷战后日本的对朝政策--以“绑架问题”为中心
论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根源与实质--兼谈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朝日《江华岛条约》签订与清政府“劝告”质疑
韩国现代化中的儒学因素
韩国独立运动在上海--以在上海发生的几次历史事件为中心
试论九世纪东亚的海上通交--以张保皋的海洋经营史为中心
花郎道与中国文化
印度东向政策研究
韩国金大中政府经济改革探析
后冷战时期印度对华政策的调整及其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岩仓使团与日本近代化
王肃《孔子家语注》研究
论战后日本改革的不彻底性及其影响
论绿色革命以来印度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东亚现代化研究的经济文化史观
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外交研究(1965-1990)
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外交理念与实践
文明的多维交往--土耳其的现代化、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
华人与泰国现代化发展
论石油资源驱动下的沙特阿拉伯经济现代化(1932—1990)
九十年代以色列国家安全战略研究
约旦穆斯林兄弟会研究
以色列阿拉伯人社会地位之探悉
印度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演进研究
《续日本纪》所载赴日唐人研究
日本入宋僧研究--以日本汉文史料为中心
以色列基布兹研究
恐怖高危弧形地带:历史、现状及前景
战后日本技术创新政策的演变
书写范式的转型--从朝鲜王朝李边《训世评话》说起
普什图跨国民族研究
泰国华侨社会的变迁与经济本地化研究--十九世纪中期—二十世纪末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南亚海盗问题研究
新加坡的民族、宗教政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两伊战争时期伊朗对外政策研究
越南革新开放以来农业发展研究
新加坡的廉政文化研究
昭和初期日本农村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家の光》为基本史料
朝鲜民族传统生死观研究
站在巴以冲突十字路口的阿拉法特
冷战后印度“经济外交”与世界大国的追求
英属印度西北边疆政策和中国西部边疆危机--对1757-1895年中、英在喜马拉雅山区、喀喇昆仑山区和帕米尔地区争端的研究
二宫尊德的教化思想及其实践--以与大原幽学的比较为中心
论二战后印尼华人政治地位的变迁
日本现代化初期的内在矛盾
伊拉克对两伊河界争端态度与政策的演变(1921-1979)
论越南李陈朝时期的对外关系
印度近代后期对外贸易浅析
试论一战后印度的宪政改革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