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引言 | 第10-21页 |
| ·绿豆酸乳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绿豆的生产分布 | 第10页 |
| ·绿豆的营养价值及药用功效 | 第10-12页 |
| ·绿豆酸乳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益生乳酸菌的研究背景及进展 | 第12-16页 |
| ·益生乳酸菌的定义 | 第12-13页 |
| ·益生乳酸菌的种类及功能 | 第13-15页 |
| ·益生乳酸菌的研究历程 | 第15-16页 |
| ·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 ·绿豆酸乳菌种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优良菌种的筛选标准 | 第18页 |
| ·影响益生菌酸豆乳制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 第18-19页 |
| ·绿豆酸乳菌种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19-2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 ·菌种 | 第21页 |
| ·培养基 | 第21页 |
|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页 |
| ·检测项目 | 第22-23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 ·菌种的发酵性能研究 | 第23页 |
| ·绿豆乳发酵培养基的优化调配 | 第23页 |
| ·绿豆乳发酵培养基的基本工艺条件的研究 | 第23-24页 |
| ·绿豆乳液体发酵剂培养基的优化调配 | 第24-25页 |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4页 |
| ·发酵绿豆乳高效优良益生乳酸菌菌种的筛选 | 第26-29页 |
| ·13 株益生菌在纯绿豆乳中凝乳观察及产酸研究 | 第26-27页 |
| ·4 株益生菌在纯绿豆乳中发酵性能的研究 | 第27页 |
| ·3 株益生菌发酵纯绿豆乳的感官评价 | 第27-28页 |
| ·3 株益生菌在纯绿豆乳中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8-29页 |
| ·益生乳酸菌绿豆乳发酵培养基的优化调配 | 第29-32页 |
| ·在绿豆乳中添加牛乳对三株益生菌的生长与发酵性能的影响 | 第29-30页 |
| ·在含牛乳的绿豆乳中添加大豆乳对三株益生菌的生长与发酵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在含牛乳和大豆乳的绿豆乳中添加蔗糖对三株益生菌生长与发酵性能及风味的影响 | 第31-32页 |
| ·绿豆乳发酵培养基制备工艺的优化 | 第32-38页 |
| ·绿豆皮对绿豆乳培养基组织状态的影响 | 第32-33页 |
| ·浸泡方式的研究 | 第33-34页 |
| ·不同豆水比对组织状态的影响 | 第34页 |
| ·灭菌温度的优化 | 第34-35页 |
| ·淀粉处理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35页 |
| ·均质压力对色泽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护色剂添加量对绿豆乳色泽的影响 | 第36页 |
| ·色素添加量的优化 | 第36-37页 |
| ·不同稳定剂对绿豆乳培养基组织状态的影响 | 第37-38页 |
| ·绿豆乳液体发酵剂培养基的优化调配 | 第38-44页 |
| ·酵母粉含量对绿豆乳发酵的影响 | 第38-39页 |
| ·蛋白胨含量对绿豆乳发酵的影响 | 第39-40页 |
| ·玉米浆含量对绿豆乳发酵的影响 | 第40页 |
| ·磷酸盐含量对绿豆乳发酵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正交实验优化干酪乳杆菌发酵绿豆乳液体发酵剂培养基 | 第41-44页 |
| 4 讨论 | 第44-47页 |
| ·菌种的筛选及发酵性能的研究 | 第44页 |
| ·绿豆乳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 第44-45页 |
| ·绿豆乳发酵培养基的制作工艺的研究 | 第45页 |
| ·绿豆乳液体发酵剂培养基的优化调配 | 第45-47页 |
| 5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 作者简介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