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激酶高产菌株筛选及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序言 | 第10-26页 |
·血栓性疾病 | 第10页 |
·血栓类型及形成机制 | 第10-11页 |
·血栓的类型 | 第10-11页 |
·血栓的形成机制 | 第11页 |
·影响血栓形成的因素 | 第11-13页 |
·血管内壁损伤 | 第11页 |
·血液流速的影响 | 第11-12页 |
·血小板的作用 | 第12页 |
·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 第12页 |
·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 第12页 |
·凝血-抗凝血的动态平衡失衡 | 第12-13页 |
·血栓疾病的治疗 | 第13-17页 |
·抗血栓凝集药物 | 第13-14页 |
·抗凝药物 | 第14-15页 |
·溶栓类药物 | 第15-17页 |
·纳豆、纳豆激酶及溶栓机理与理化特性 | 第17-24页 |
·纳豆食品简介 | 第17-20页 |
·纳豆激酶 | 第20-21页 |
·纳豆激酶溶栓机理及理化特性 | 第21-24页 |
·纳豆激酶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 第24-25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25-26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页 |
·目的及意义 | 第25-26页 |
第2章 纳豆激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和诱变 | 第26-36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6-27页 |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26页 |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实验技术路线 | 第27页 |
·实验培养基 | 第27页 |
·从纳豆食品中筛选高产纳豆激酶菌株 | 第27-28页 |
·纳豆菌株的紫外线诱变 | 第28-30页 |
·纳豆激酶产量测定方法 | 第30页 |
·菌种保藏 | 第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4页 |
·纳豆菌的筛选结果与讨论 | 第30-33页 |
·紫外线诱变结果与讨论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6页 |
·高产纳豆激酶菌株的筛选 | 第34页 |
·高产纳豆激酶的纳豆菌诱变 | 第34-36页 |
第3章 纳豆激酶高产菌株的发酵条件优化 | 第36-57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6页 |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36页 |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40页 |
·发芽豆粉的制备 | 第36页 |
·发酵培养基成分优化方法 | 第36-37页 |
·发酵条件优化方法 | 第37-39页 |
·对比实验 | 第39页 |
·发酵液中纤维蛋白酶含量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纳豆激酶的分离纯化方法 | 第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55页 |
·发酵培养基成分的优化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发酵条件对酶活力影响的结果与讨论 | 第46-52页 |
·对比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2-55页 |
·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结论与工作展望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7页 |
·工作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3页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第63页 |
二、其它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