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得角孔院初级汉语学习者的成段表达训练设计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8-10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1.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8-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2章 衔接与连贯 | 第12-15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2.1.1 “衔接”的源起和定义 | 第12页 |
2.1.2 “连贯”的定义 | 第12-13页 |
2.2 衔接的分类 | 第13页 |
2.3 连贯的手段 | 第13-14页 |
2.4 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实践运用 | 第14-15页 |
第3章 基于衔接连贯理论的成段表达教学设计 | 第15-37页 |
3.1 课型及时间 | 第15页 |
3.2 教学对象 | 第15页 |
3.3 使用教材 | 第15-16页 |
3.4 教学设计及实施案例 | 第16-37页 |
3.4.1 “自我介绍”成段训练设计 | 第16-20页 |
3.4.2 介绍“我的家人和朋友”成段训练 | 第20-25页 |
3.4.3 陈述“我的爱好”相关话题成段训练 | 第25-31页 |
3.4.4 讲述“我的一天”话题成段训练 | 第31-37页 |
第4章 教学设计反思 | 第37-42页 |
4.1 教材的选择与使用 | 第37-39页 |
4.1.1 范文选取 | 第37-38页 |
4.1.2 讲解重点 | 第38-39页 |
4.1.3 练习设计 | 第39页 |
4.2 教师的课堂教学 | 第39-42页 |
4.2.1 树立语篇衔接手段教学意识 | 第40页 |
4.2.2 重点进行口语成段表达训练 | 第40页 |
4.2.3 针对教学法的教学反思 | 第40-4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录 A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