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0页 |
1.2.1 必要性研究 | 第8-9页 |
1.2.2 现当代文学课教学内容研究 | 第9页 |
1.2.3 现当代文学课教学方法的研究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面向高级阶段留学生进行现当代文学课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 第12-20页 |
2.1 现当代文学的界定 | 第12页 |
2.2 现当代文学课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 第12-20页 |
2.2.1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 第12-16页 |
2.2.2 有助于了解中国的现当代文化和社会面貌 | 第16-17页 |
2.2.3 有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 第17-20页 |
第三章 高级阶段留学生现当代文学课教学的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 第20-23页 |
3.1 高级阶段留学生现当代文学课教学现状 | 第20-21页 |
3.2 高级阶段留学生现当代文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3.2.1 教师方面 | 第21页 |
3.2.2 留学生方面 | 第21-22页 |
3.2.3 作品选择方面 | 第22-23页 |
第四章 高级阶段留学生现当代文学课教学体系设计 | 第23-29页 |
4.1 高级阶段留学生中国现当代文学课作品的选用原则 | 第23-24页 |
4.2 高级阶段留学生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的教学原则 | 第24-25页 |
4.3 高级阶段留学生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的教学方法 | 第25-29页 |
4.3.1 教师对课程的把握和授课方式 | 第26-27页 |
4.3.2 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 | 第27页 |
4.3.3 注重文化之间的差异对比 | 第27-29页 |
第五章 高级阶段留学生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的教学设计:以余华的《活着》为例 | 第29-35页 |
5.1 ?活着? 的教学方案设计 | 第29-32页 |
5.2《活着》的教学过程展示 | 第32-33页 |
5.3《活着》的教学效果反馈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1 访谈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