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模型中黄酮对杂环胺的抑制作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前言 | 第8-21页 |
·杂环胺的介绍 | 第8页 |
·杂环胺的类别 | 第8-9页 |
·杂环胺的生物毒性 | 第9-10页 |
·杂环胺的致突变性 | 第9-10页 |
·杂环胺的致癌性 | 第10页 |
·心肌毒性 | 第10页 |
·杂环胺的风险评估 | 第10页 |
·杂环胺的分析 | 第10-12页 |
·杂环胺的萃取 | 第10-11页 |
·杂环胺的测定 | 第11-12页 |
·杂环胺的形成机理 | 第12-14页 |
·IQ型杂环胺的形成 | 第12-13页 |
·Notharnlan的形成 | 第13页 |
·PhIP的形成机理 | 第13-14页 |
·影响杂环胺形成的因素 | 第14页 |
·模型体系中杂环胺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14-17页 |
·温度和时间 | 第14-15页 |
·前体物 | 第15-16页 |
·脂质 | 第16-17页 |
·还原性糖 | 第17页 |
·杂环胺形成的控制措施 | 第17-19页 |
·微波前处理 | 第17页 |
·水分活度 | 第17-18页 |
·添加抗氧化剂 | 第18-19页 |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9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1-22页 |
·杂环胺类标准品 | 第21页 |
·化学试剂及材料 | 第21-22页 |
·仪器 | 第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9页 |
·杂环胺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2页 |
·MeIQx和PhIP化学模型体系的建立 | 第22-23页 |
·反应时间对杂环胺形成的影响 | 第23页 |
·反应温度对杂环胺形成的影响 | 第23-24页 |
·竹叶提取物对杂环胺形成的作用规律 | 第24页 |
·竹叶黄酮糖苷对杂环胺形成的作用规律 | 第24-25页 |
·样品的前处理 | 第25-26页 |
·LC-MS/MS条件 | 第26-28页 |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9-56页 |
·杂环胺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9-30页 |
·两种杂环胺的LC-MS/MS TIC色谱图 | 第29-30页 |
·杂环胺的回收率 | 第30页 |
·杂环胺的生成规律 | 第30-33页 |
·反应时间对杂环胺形成的影响 | 第30-31页 |
·反应温度对杂环胺形成的影响 | 第31-33页 |
·竹叶提取物对杂环胺形成的作用规律 | 第33-36页 |
·竹叶提取物对MeIQx形成的作用规律 | 第34页 |
·竹叶提取物对PhIP形成的作用规律 | 第34-36页 |
·竹叶黄酮糖苷对杂环胺形成的规律作用 | 第36-41页 |
·竹叶黄酮糖苷对PhIP形成的作用规律 | 第36-39页 |
·竹叶黄酮糖苷对MeIQx形成的作用规律 | 第39-41页 |
·其他黄酮类化合物对杂环胺形成的作用规律 | 第41-48页 |
·黄酮类化合物对PhIP形成的作用规律 | 第42-45页 |
·黄酮类化合物对MeIQx形成的作用规律 | 第45-48页 |
·黄酮抑制机理的探讨 | 第48-56页 |
·黄酮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 第48-53页 |
·黄酮清除自由基能力和抑制能力的关系 | 第53-56页 |
4 结论 | 第56-57页 |
5 展望 | 第57-58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7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及研究成果情况 | 第66-67页 |
8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