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植物乳杆菌YM-4-3植物乳杆菌素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型与功能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14-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1页
    1.0 立题背景第16-18页
    1.1 乳酸菌生理功能第18-20页
        1.1.1 维持肠道菌落平衡第18页
        1.1.2 缓解乳糖不耐受症第18页
        1.1.3 产生多糖第18-19页
        1.1.4 降血压第19页
        1.1.5 降胆固醇第19-20页
    1.2 植物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素概述第20-29页
        1.2.1 植物乳杆菌的性质第20页
        1.2.2 植物乳杆菌的分布以及作用第20页
        1.2.3 植物乳杆菌素特点第20-25页
            1.2.3.1 植物乳杆菌素分类第20-21页
            1.2.3.2 植物乳杆菌素的抑菌谱第21页
            1.2.3.3 植物乳杆菌素的基因多态性第21-22页
            1.2.3.4 植物乳杆菌素抑菌机理第22页
            1.2.3.5 植物乳杆菌素基因三组分调控系统及其位点多样性第22-24页
            1.2.3.6 植物乳杆菌群的群体感应机制第24-25页
        1.2.4 植物乳杆菌群在食品制造业的应用第25-26页
        1.2.5 影响植物乳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第26页
        1.2.6 植物乳杆菌群在饲料行业的应用第26-27页
            1.2.6.1 在家禽中的应用第26页
            1.2.6.2 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第26-27页
            1.2.6.3 在仔鱼养殖中的应用第27页
        1.2.7 植物乳杆菌群在医药行业的应用第27页
        1.2.8 乳酸菌和其它防腐剂的联合应用第27页
        1.2.9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植物乳杆菌素的基因表达第27-29页
            1.2.9.1 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其原理第27-28页
            1.2.9.2 qPCR分类第28页
            1.2.9.3 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准确性的因素第28-29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9页
    1.4 研究内容第29-31页
第二章 植物乳杆菌素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第31-60页
    2.1 引言第31页
    2.2 实验材料第31-49页
        2.2.1 实验仪器第31-32页
        2.2.2 实验试剂第32-33页
        2.2.3 实验样品第33页
        2.2.4 培养基及试剂配制第33-35页
            2.2.4.1 实验用培养基第33-34页
            2.2.4.2 实验用试剂的配制第34-35页
        2.2.5 植物乳杆菌培养第35-36页
            2.2.5.1 菌种活化第35页
            2.2.5.2 细菌培养第35-36页
        2.2.6 RNA的提取以及质量检验第36-40页
            2.2.6.1 菌体收集第36页
            2.2.6.2 总RNA提取第36-37页
            2.2.6.3 去除基因组DNA污染第37-38页
            2.2.6.4 检验基因组DNA污染去除结果第38-39页
            2.2.6.5 RNA完整性检测第39页
            2.2.6.6 测定RNA样品的浓度和纯度第39页
            2.2.6.7 合成cDNA第一条链第39-40页
        2.2.7 基因的选取和引物设计方法第40-43页
            2.2.7.1 基因选取第40-41页
            2.7.7.2 引物设计第41页
            2.2.7.3 引物的处理方法第41-42页
            2.2.7.4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2页
            2.2.7.5 检验细菌基因组DNA的质量第42页
            2.2.7.4 检测设计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第42-43页
        2.2.8 半定量PCR测定基因表达量第43-44页
            2.2.8.1 PCR仪器扩增孔道的确定第43页
            2.2.8.2 半定量PCR体系第43-44页
            2.2.8.3 半定量检测目标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第44页
        2.2.9 荧光引物的设计第44-49页
            2.2.9.1 设计的荧光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的确定第46-47页
            2.2.9.2 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引物质量第47-48页
            2.2.9.3 qPCR引物的扩增效率计算第48-49页
            2.2.9.3 荧光定量检测目标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第49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49-57页
        2.3.1 RNA的提取以及质量检验第49-50页
            2.3.1.1 除去DNA污染的RNA完整性检测第49-50页
            2.3.1.2 RNA中基因组DNA污染检测结果第50页
            2.3.1.3 测定RNA样品的浓度和纯度第50页
        2.3.2 基因组DNA提取结果第50-51页
            2.3.2.1 基因组DNA的PCR结果第50-51页
        2.3.3 引物最佳退火温度确定第51-53页
            2.3.3.1 内参基因的最佳退火温度第51-52页
            2.3.3.2 目的基因的最佳退火温度确定第52-53页
        2.3.4 半定量PCR技术检测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第53页
        2.3.5 荧光定量PCR第53-57页
            2.3.5.1 荧光定量PCR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确定第53-55页
            2.3.5.2 荧光定量引物的特异性检测第55-56页
            2.3.5.4 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的差异性表达结果第56-57页
    2.4 讨论第57-58页
        2.4.1 盐浓度胁迫对植物乳杆菌素基因的影响第57页
        2.4.2 盐浓度胁迫对植物乳杆菌素转运系统基因的影响第57页
        2.4.3 盐浓度胁迫对促进子基因的影响第57页
        2.4.4 盐浓度胁迫对信息肽分泌的影响第57-58页
        2.4.5 半定量PCR与qPCR结果讨论第58页
    2.5 小结第58-60页
第三章 NaCl胁迫下的植物乳杆菌YM-4-3抑菌结果第60-67页
    3.1 引言第60页
    3.2 实验材料第60-62页
        3.2.1 实验仪器第60-61页
        3.2.2 实验仪器第61页
        3.2.3 培养基及试剂配制第61-62页
            3.2.3.1 实验用培养基第61-62页
            3.2.3.2 实验用试剂的配制第62页
    3.3 样品处理第62-63页
        3.3.1 上清液准备第62-63页
        3.3.2 指示菌的培养以及计数第63页
    3.4 抑菌试验第63页
    3.5 结果与分析第63-65页
        3.5.1 植物乳杆菌素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结果第63-64页
        3.5.2 植物乳杆菌素对干酪乳杆菌AS02以及植物乳杆菌S11的抑菌效果第64-65页
    3.6 讨论第65-66页
        3.6.1 植物乳杆菌素抑菌结果的讨论第65-66页
        3.6.2 植物乳杆菌素转运基因(plnGHSTUVW)突变对抑菌结果的影响第66页
    3.7 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总结第67-68页
    4.1 在NaCl胁迫下植物乳杆菌YM-4-3的细相关菌素基因的表达情况第67页
    4.2 在NaCl胁迫下植物乳杆菌YM-4-3的抑菌效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楼田村与干岩头村村落结构形态比较研究
下一篇:建筑伦理学视野中的现代居所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