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楼田村与干岩头村村落结构形态比较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4-23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4-16页
        1.1.1 宏观背景第14-15页
        1.1.2 微观背景第15-16页
    1.2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第16-17页
    1.3 课题研究现状与回顾第17-19页
        1.3.1 对传统民居的研究回顾第17-18页
        1.3.2 湘南血缘聚落的研究回顾第18-19页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方法第19-20页
        1.4.1 研究的目的第19页
        1.4.2 课题研究方法第19-20页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框架第20-23页
        1.5.1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20-22页
        1.5.2 课题研究框架第22-23页
第2章 传统血缘宗族与周氏家族村落第23-31页
    2.1 湖南传统血缘村落的形成和定义第23-24页
    2.2 传统血缘村落的特点第24-27页
        2.2.1 鲜明的宗族关系第24-25页
        2.2.2 清晰的村落结构第25页
        2.2.3 和谐的空间意象第25页
        2.2.4 家族村落的安全性与落后性第25-26页
        2.2.5 血缘村落与杂姓村落的差异第26-27页
    2.3 楼田村与干岩头村基本概况第27-31页
        2.3.1 区域位置第27-28页
        2.3.2 历史沿革第28-31页
第3章 选址与村落形态比较第31-39页
    3.1 自然环境特征与村落形态第31-33页
        3.1.1 地形地势第31-32页
        3.1.2 临水布局第32-33页
    3.2 经济活动与村落形态第33-35页
        3.2.1 农业生产第33-34页
        3.2.2 交通便利第34-35页
    3.3 社会、心理安全与村落形态第35-39页
        3.3.1 社会、心理安全第35-36页
        3.3.2 风水相地第36-39页
第4章 村落形态格局演变与社会发展比较第39-48页
    4.1 楼田村与干岩头村家族分支源流第39-41页
        4.1.1 湘南道县楼田村徙居源流第39-40页
        4.1.2 零陵周家大院徙居源流第40-41页
    4.2 村落形态格局演变第41-45页
        4.2.1 以房派核心建筑为中心组团的同心圆式结构——楼田村第41-43页
        4.2.2 独立成院又和谐连接的封闭式结构——周家大院第43-45页
    4.3 社会发展比较第45-48页
        4.3.1 不同的形成年代和历史发展第46页
        4.3.2 同一种文化传承—以周敦颐为代表的理学传承第46-48页
第5章 村落建筑空间形态比较第48-71页
    5.1 标志性公共建筑空间形态第48-52页
        5.1.1 上门楼-有本堂第49-50页
        5.1.2 中门楼-特恩堂-神堂第50-51页
        5.1.3 下门楼-爱莲堂-神堂第51-52页
    5.2 单体居住建筑空间布局模式比较第52-61页
        5.2.1 楼田村居住建筑空间布局第52-54页
        5.2.2 周家大院居住建筑空间布局第54-61页
    5.3 村落建筑平面形态与家族关系比较第61-63页
    5.4 屋顶、山墙及建筑装饰特点比较第63-69页
        5.4.1 屋顶造型特点第63-64页
        5.4.2 山墙造型特点第64-66页
        5.4.3 建筑装饰特点第66-69页
    5.5 小结第69-71页
        5.5.1 平面布局的不同第69页
        5.5.2 建筑特色的不同第69-71页
第6章 楼田村与干岩头村周家大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71-80页
    6.1 建筑遗产的维修问题及对策第71-76页
        6.1.1 村落古建筑现状第71-72页
        6.1.2 整治措施与要求第72-75页
        6.1.3 整治与复建中的问题第75-76页
    6.2 古村落的保护问题及对策第76-78页
        6.2.1 古村落保护中凸显的问题第76-77页
        6.2.2 保护的策略第77-78页
    6.3 “空心村”与“留守儿童”问题第78-80页
结论第80-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致谢第85-87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7-88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学术会议第88-89页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新型聚合物铁螯合剂的可食性抗菌涂膜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植物乳杆菌YM-4-3植物乳杆菌素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型与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