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0页 |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6页 |
1.2 隐喻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6-8页 |
1.2.1 隐喻理论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6-7页 |
1.2.2 隐喻理论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3 隐喻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1 隐喻理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8页 |
1.3.2 隐喻理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二章 隐喻概述 | 第10-14页 |
2.1 隐喻的概念及其类型 | 第10-11页 |
2.1.1 隐喻的定义 | 第10页 |
2.1.2 隐喻的类型 | 第10-11页 |
2.2 隐喻与词汇 | 第11-14页 |
2.2.1 隐喻对词汇的发展和影响 | 第11-12页 |
2.2.2 文化差异在隐喻词上的体现 | 第12-14页 |
第三章 身体类隐喻词分析 | 第14-21页 |
3.1 身体类隐喻词语的概念及范围界定 | 第14页 |
3.1.1 身体类隐喻词的概念 | 第14页 |
3.2 HSK词汇大纲中身体类词语的隐喻分析 | 第14-21页 |
3.2.1 HSK词汇大纲中身体类隐喻词语统计 | 第14-16页 |
3.2.2 HSK词汇大纲中身体类隐喻词语分类依据 | 第16-17页 |
3.2.3 HSK词汇大纲中身体类隐喻词语分析 | 第17-21页 |
3.2.3.1 “面(脸)”的隐喻分析 | 第17页 |
3.2.3.2 “头”的隐喻分析 | 第17-18页 |
3.2.3.3 “眼(目)”的隐喻分析 | 第18页 |
3.2.3.4 “口”的隐喻分析 | 第18-19页 |
3.2.3.5 “心”的隐喻分析 | 第19-21页 |
第四章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身体类隐喻词语偏误分析 | 第21-28页 |
4.1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身体类隐喻词语的使用情况分析 | 第21页 |
4.2 学习者学习身体类词语的偏误分析 | 第21-28页 |
4.2.1 学习者学习身体类隐喻词的偏误统计 | 第22-23页 |
4.2.2 学习者学习身体类隐喻词的偏误类型 | 第23-25页 |
4.2.2.1 创造新词产生的偏误 | 第23-24页 |
4.2.2.2 语素义不同引起的偏误 | 第24页 |
4.2.2.3 含共同语素的近义词偏误 | 第24-25页 |
4.2.2.4 同素异序词使用偏误 | 第25页 |
4.2.3 学习者学习身体类隐喻词偏误的原因分析 | 第25-28页 |
4.2.3.1 偏误产生的内因 | 第26页 |
4.2.3.2 偏误产生的外因 | 第26-28页 |
第五章 隐喻视角下对外汉语身体类词语的教学建议 | 第28-33页 |
5.1 教材方面 | 第28-29页 |
5.2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 第29-32页 |
5.2.1 引导学生培养汉语隐喻思维能力 | 第29-30页 |
5.2.2 进行分层次教学 | 第30页 |
5.2.3 注重相似性隐喻词网络构建 | 第30-31页 |
5.2.4 加强词语语素对比分析 | 第31-32页 |
5.3 对学生学习的建议 | 第32-33页 |
5.3.1 积极培养隐喻思维能力 | 第32页 |
5.3.2 加强词汇学习的深度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