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酿造工业论文--调味品的生产论文--食用色素论文

红曲霉固态发酵红参及人参皂苷变化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3页
    1.1 红曲米第11-14页
        1.1.1 红曲米简介第11页
        1.1.2 红曲活性物质及功能第11-13页
        1.1.3 红曲米的安全性第13页
        1.1.4 红曲米的应用第13-14页
            1.1.4.1 在食品中的应用第13页
            1.1.4.2 在医疗中的应用第13-14页
    1.2 红曲色素第14-17页
        1.2.1 红曲色素的性质第14页
        1.2.2 红曲色素的评价第14-15页
        1.2.3 红曲色素的生产方式第15-16页
        1.2.4 红曲培养条件第16-17页
    1.3 红参第17-19页
        1.3.1 红参简介第17页
        1.3.2 人参皂苷种类第17-18页
        1.3.3 人参皂苷的功能第18-19页
    1.4 选题水平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9-21页
    1.5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红参对红曲霉固态发酵产色素的影响第23-34页
    2.1 实验材料第23-24页
        2.1.1 菌株第23页
        2.1.2 培养基第23-24页
    2.2 仪器与设备第24页
    2.3 实验药品第24-25页
    2.4 实验方法第25-27页
        2.4.1 培养方法第25-26页
            2.4.1.1 红曲霉发酵流程第25页
            2.4.1.2 菌种活化第25页
            2.4.1.3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第25页
            2.4.1.4 液体种子培养第25-26页
            2.4.1.5 固态发酵培养第26页
        2.4.2 红曲米色价的测定第26-27页
    2.5 结果与讨论第27-33页
        2.5.1 不同加参量条件下生产红曲米的感官性状观察第27页
        2.5.2 发酵培养物和未发酵培养基的乙醇提取液光谱分析第27-28页
        2.5.3 红参添加量对红曲霉产色素的影响第28-29页
        2.5.4 红参添加量对红曲米色调的影响第29-30页
        2.5.5 红参添加方式对红曲霉产色素的影响第30-33页
            2.5.5.1 红参添加次数对红曲霉产色素的影响第30-31页
            2.5.5.2 红参添加次数对红曲米色调的影响第31-32页
            2.5.5.3 不同加参时间对红曲霉产色素的影响第32-33页
            2.5.5.4 不同加参时间对红曲米色调的影响第33页
    2.6 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不同培养条件对红曲霉产色素的影响第34-44页
    3.1 实验材料第34-35页
        3.1.1 菌株第34页
        3.1.2 培养基第34-35页
    3.2 仪器与设备第35页
    3.3 实验药品第35-36页
    3.4 实验方法第36-37页
        3.4.1 培养方法第36-37页
            3.4.1.1 固态发酵流程第36页
            3.4.1.2 菌种活化第36页
            3.4.1.3 孢子悬浮液制备第36页
            3.4.1.4 液体种子培养第36页
            3.4.1.5 固态发酵培养第36-37页
        3.4.2 红曲米色价的测定第37页
    3.5 结果与讨论第37-43页
        3.5.1 温度对红曲霉产色素的影响第37-38页
            3.5.1.1 温度对红曲霉产红色素的影响第37-38页
            3.5.1.2 温度对红曲米色调的影响第38页
        3.5.2 培养基初始含水量对红曲霉产色素的影响第38-40页
            3.5.2.1 培养基初始含水量对红曲霉产红色素的影响第38-39页
            3.5.2.2 培养基初始含水量对红曲米色调的影响第39-40页
        3.5.3 接菌量对红曲霉产色素的影响第40-41页
            3.5.3.1 接菌量对红曲霉产红色素的影响第40-41页
            3.5.3.2 接菌量对红曲米色调的影响第41页
        3.5.4 无机盐对红曲霉产色素的影响第41-43页
            3.5.4.1 无机盐对红曲霉产红色素的影响第41-42页
            3.5.4.2 无机盐对红曲米色调的影响第42-43页
    3.6 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红曲霉发酵培养基中人参皂苷的变化第44-56页
    4.1 实验材料第44-45页
        4.1.1 菌株第44页
        4.1.2 培养基第44-45页
    4.2 仪器与设备第45页
    4.3 实验药品第45-46页
    4.4 实验方法第46-48页
        4.4.1 培养方法第46页
            4.4.1.1 固态发酵流程第46页
            4.4.1.2 菌种活化第46页
            4.4.1.3 孢子悬浮液制备第46页
            4.4.1.4 液体种子培养第46页
            4.4.1.5 固态发酵培养第46页
        4.4.2 分析方法第46-48页
            4.4.2.1 红曲米中人参皂苷样品的制备第46-47页
            4.4.2.2 粗人参皂苷样品脱色处理第47页
            4.4.2.3 人参皂苷的定性检测第47页
            4.4.2.4 人参皂苷的HPLC分析第47-48页
    4.5 结果与讨论第48-55页
        4.5.1 人参皂苷液相色谱图第48-50页
        4.5.2 培养基初始含水量对人参皂苷变化影响第50-51页
            4.5.2.1 培养基初始含水量对人参总皂苷含量的影响第50页
            4.5.2.2 不同培养基初始含水量条件下人参皂苷单体的变化第50-51页
        4.5.3 培养温度对人参皂苷变化影响第51-53页
            4.5.3.1 培养温度对人参总皂苷含量的影响第51-52页
            4.5.3.2 不同培养温度下人参皂苷单体变化第52-53页
        4.5.4 培养时间对人参皂苷变化的影响第53-55页
            4.5.4.1 人参总皂苷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变化第53-54页
            4.5.4.2 不同培养时间人参皂苷单体变化第54-55页
    4.6 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5.1 结论第56页
    5.2 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录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甜樱桃塑料箱式气调保鲜机理与应用技术研究
下一篇:葡萄气调包装和高CO2气体冰温保鲜机理与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