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中高级词语释义APP设计初探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选题意义 | 第11-15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11-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动态 | 第15-23页 |
一、词语释义的内容 | 第15-16页 |
二、词语释义的原则 | 第16-17页 |
三、词语释义的方法 | 第17-21页 |
四、当前研究的局限 | 第21-23页 |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3-25页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本文的理论依据 | 第25-32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25-26页 |
一、移动学习的概念 | 第25-26页 |
二、词语释义的概念 | 第26页 |
第二节 词汇习得理论 | 第26-28页 |
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 | 第26-27页 |
二、迁移理论和对比分析假说 | 第27-28页 |
三、语块理论 | 第28页 |
第三节 记忆心理学理论 | 第28-32页 |
一、汉语词汇学习的记忆过程 | 第29-30页 |
二、遗忘理论和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 第30-31页 |
三、“情境记忆”和联想主义心理学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关于中高级汉语词语释义APP的调查问卷 | 第32-51页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2-35页 |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 | 第32页 |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 | 第32-33页 |
三、调查问卷的内容 | 第33页 |
四、调查问卷的试行与调整 | 第33-35页 |
第二节 调查结果的分析 | 第35-48页 |
一、背景信息部分 | 第35-39页 |
二、调查对象对汉语词汇APP的态度和词汇学习情况 | 第39-42页 |
三、对所提供的八种释义方式的喜好程度 | 第42-44页 |
四、除了释义方式之外的其他问题 | 第44-48页 |
第三节 调查问卷结果的总结和建议 | 第48-51页 |
一、调查问卷结果的总结 | 第48-49页 |
二、对中高级汉语词语释义APP的建议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汉语词语学习APP和汉语词典的个案分析 | 第51-70页 |
第一节 个案的选取 | 第51-54页 |
一、Pleco汉语词典 | 第52-53页 |
二、《商务馆学汉语词典》 | 第53-54页 |
第二节 个案一:Pleco汉语词典的分析 | 第54-64页 |
一、Pleco汉语词典的界面和相关功能设计的分析 | 第55-59页 |
二、Pleco汉语词典的优缺点 | 第59-63页 |
三、Pleco汉语词典对APP设计的启发 | 第63-64页 |
第三节 个案二:《商务馆学汉语词典》的分析 | 第64-70页 |
一、《学汉》词典的介绍 | 第64-65页 |
二、《学汉》释义的优点和缺点 | 第65-69页 |
三、《学汉》词典对中高级汉语词语释义的启发 | 第69-70页 |
第五章 中高级汉语词语释义APP原型的设计 | 第70-76页 |
第一节 首页和词语释义环节 | 第70-74页 |
一、首页 | 第70-71页 |
二、词语释义环节 | 第71-74页 |
第二节 词语检测环节和个性功能设置 | 第74-76页 |
一、词语检测环节 | 第74-75页 |
二、个性化设置 | 第75-76页 |
结语篇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 | 第82-88页 |
后记(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