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42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2 食品中的腐败菌及致病菌 | 第18-20页 |
1.2.1 奶及奶制品 | 第18-19页 |
1.2.2 肉及肉制品 | 第19页 |
1.2.3 鱼及海洋制品 | 第19-20页 |
1.2.4 蔬菜食品和饮料 | 第20页 |
1.3 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方法 | 第20-23页 |
1.3.1 产细菌素乳酸菌的传统筛选方法 | 第20-21页 |
1.3.2 产细菌素乳酸菌的快速筛选方法 | 第21-23页 |
1.4 影响乳酸菌细菌素生物合成量的主要因素 | 第23-25页 |
1.4.1 产细菌素的菌株 | 第23-24页 |
1.4.2 培养基 | 第24页 |
1.4.3 发酵条件的影响 | 第24页 |
1.4.4 生产系统 | 第24-25页 |
1.5 乳酸菌细菌素提高细菌素产量的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1.5.1 利用优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提高细菌素产量 | 第25页 |
1.5.2 利用群体感应现象提高细菌素产量 | 第25-28页 |
1.5.3 利用基因编码的双组分调节系统来提高细菌素产量 | 第28页 |
1.6 乳酸菌细菌素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 | 第28-33页 |
1.6.1 细菌素的浓缩 | 第28-30页 |
1.6.2 色谱分离 | 第30-33页 |
1.7 Ⅱa 类乳酸菌细菌素的基本结构特征 | 第33-34页 |
1.7.1 Ⅱa 类乳酸菌细菌素的组成和一级结构 | 第33-34页 |
1.7.2 Ⅱ a类乳酸菌细菌素的二级和三级结构 | 第34页 |
1.8 Ⅱa 类乳酸菌细菌素的构效关系 | 第34-39页 |
1.8.1 Ⅱa 类乳酸菌细菌素的结构域及结构模型 | 第34页 |
1.8.2 Ⅱa 类乳酸菌细菌素对目标指示菌细胞膜的作用过程 | 第34-35页 |
1.8.3 Ⅱa 类乳酸菌细菌素各结构域与抑菌活性的关系 | 第35-38页 |
1.8.4 二硫键与抑菌活性的关系 | 第38页 |
1.8.5 阳离子氨基酸与抑菌活性的关系 | 第38-39页 |
1.8.6 其它特别氨基酸与抑菌活性的关系 | 第39页 |
1.9 乳酸菌细菌素在食品工业和医疗领域的应用进展 | 第39-40页 |
1.10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课题来源 | 第40-42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2-65页 |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2-49页 |
2.1.1 仪器与设备 | 第42-43页 |
2.1.2 主要试剂与药品 | 第43-46页 |
2.1.3 培养基 | 第46-48页 |
2.1.4 指示菌株和细胞 | 第48-4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9-64页 |
2.2.1 具有抑菌作用乳酸菌菌株的筛选 | 第49-50页 |
2.2.2 YGNGV-位点筛选平台的建立及产Ⅱa 类细菌素乳酸菌的鉴定 | 第50-57页 |
2.2.3 化学定义培养基提高 Enterocin Y31 的产量 | 第57-60页 |
2.2.4 Enterocin Y31 分离纯化的研究 | 第60-63页 |
2.2.5 Enterocin Y31 抑菌谱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 第63-64页 |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64-65页 |
第3章 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 | 第65-79页 |
3.1 引言 | 第65-66页 |
3.2 目标筛选乳酸菌菌株的来源 | 第66-67页 |
3.3 具有抑菌作用乳酸菌菌株的筛选 | 第67-71页 |
3.4 具有抑菌作用乳酸菌菌株有机酸的排除 | 第71-73页 |
3.5 具有抑菌作用乳酸菌菌株的过氧化氢排除 | 第73-74页 |
3.6 抑菌物质的蛋白酶验证 | 第74-75页 |
3.7 产细菌素乳酸菌菌株的菌体形态 | 第75-7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4章 YGNGV-位点筛选平台的建立及产Ⅱa 类细菌素乳酸菌的鉴定 | 第79-97页 |
4.1 引言 | 第79-80页 |
4.2 以 YGNGV-位点为基础的筛选平台的建立 | 第80-83页 |
4.2.1 目的基因的选择 | 第80页 |
4.2.2 基于 YGNGV-位点的简并引物的设计 | 第80-83页 |
4.3 目标产细菌素乳酸菌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83-84页 |
4.4 YGNGV-位点 PCR 扩增乳酸菌的Ⅱa 类细菌素结构基因 | 第84-86页 |
4.5 目标产细菌素乳酸菌Ⅱa 类细菌素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86页 |
4.6 目标产细菌素乳酸菌Ⅱa 类细菌素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 | 第86-89页 |
4.6.1 目标产细菌素乳酸菌Ⅱa 类细菌素编码基因测序结果 | 第86-87页 |
4.6.2 目标产细菌素乳酸菌Ⅱa 类细菌素编码基因测序结果分析 | 第87-89页 |
4.7 产Ⅱa 类细菌素乳酸菌菌株的种属鉴定 | 第89-94页 |
4.7.1 产Ⅱa 类细菌素乳酸菌的菌体和菌落特征 | 第90页 |
4.7.2 API 鉴定产Ⅱa 类细菌素乳酸菌 | 第90-91页 |
4.7.3 16S rDNA 鉴定产Ⅱa 类细菌素的乳酸菌 | 第91-94页 |
4.8 具有Ⅱa 类细菌素结构基因的乳酸菌菌株的同源性分析 | 第94-95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5章 化学定义培养基缺一交叉试验提高 Enterocin Y31 产量 | 第97-112页 |
5.1 引言 | 第97-98页 |
5.2 菌株生长与 Enterocin Y31 合成的关系 | 第98-99页 |
5.3 NaCl 对菌株生长与 Enterocin Y31 合成的影响 | 第99-100页 |
5.4 CaCl_2和甘油对菌株生长与 Enterocin Y31 合成的影响 | 第100页 |
5.5 单一剔除氨基酸对菌株生长与 Enterocin Y31 合成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5.6 单一剔除 B 族维生素对菌株生长与 Enterocin Y31 合成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5.7 单一剔除矿物质对菌株生长与 Enterocin Y31 合成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5.8 单一剔除核酸碱基对菌株生长与 Enterocin Y31 合成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5.9 化学定义培养基 SDM 的组成 | 第105-107页 |
5.10 MRS 和 SDM 培养菌株所产生 Enterocin Y31 产量的比较 | 第107-108页 |
5.11 培养条件对菌株生长和 Enterocin Y31 合成的影响 | 第108-110页 |
5.11.1 接种量对菌株生长和 Enterocin Y31 合成的影响 | 第108页 |
5.11.2 温度对菌株生长和 Enterocin Y31 合成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5.11.3 pH 对菌株生长和 Enterocin Y31 合成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5.12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6章 Enterocin Y31 分离纯化的研究 | 第112-126页 |
6.1 引言 | 第112-113页 |
6.2 常规方法分离纯化 Enterocin Y31 | 第113-116页 |
6.2.1 蛋白质浓度测定的标准曲线绘制 | 第113页 |
6.2.2 细胞膜吸附分离纯化 Enterocin Y3197 | 第113-114页 |
6.2.3 SP-sephorose 分离纯化 Enterocin Y31 | 第114-115页 |
6.2.4 透析 | 第115-116页 |
6.3 化学定义培养基-超滤联合分离纯化 Enterocin Y31100 | 第116-118页 |
6.3.1 化学定义培养基培养 Enterococcus faecium Y31100 | 第116页 |
6.3.2 超滤分离纯化 Enterocin Y31100 | 第116-118页 |
6.4 两种方法的比较 | 第118页 |
6.5 Tricine-SDS-page 电泳鉴定 Enterocin Y31 的纯度和分子量 | 第118-119页 |
6.6 液相色谱仪分离纯化 Enterocin Y31103 | 第119-120页 |
6.7 MALDI-TOF-MS 精确测定 Enterocin Y31 分子量 | 第120-121页 |
6.8 PDVF 转膜 | 第121-122页 |
6.9 Enterocin Y31 氨基酸组成的分析 | 第122-123页 |
6.10 Enterocin Y31 部分氨基酸序列的测定 | 第123-124页 |
6.11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第7章 EnterocinY31 抑菌谱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 第126-138页 |
7.1 引言 | 第126页 |
7.2 Enterocin Y31 的抑菌谱 | 第126-128页 |
7.3 Enterocin Y31 对热稳定性的研究 | 第128-129页 |
7.4 Enterocin Y31 对 pH 敏感性的研究 | 第129页 |
7.5 Enterocin Y31 对酶敏感性的研究 | 第129-130页 |
7.6 Enterocin Y31 的等电点 | 第130-131页 |
7.7 Enterocin Y31 对化学试剂的稳定性 | 第131-136页 |
7.7.1 NaCl 对细菌素 Enterocin Y31 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131-132页 |
7.7.2 EDTA 对 Enterocin Y31 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132-133页 |
7.7.3 Tween 80、SDS 和 Tween 20 对 Enterocin Y31 抑菌活性的影响117 | 第133-135页 |
7.7.4 化学试剂作用时间对 Enterocin Y31 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135-136页 |
7.8 本章小结 | 第136-138页 |
结论 | 第138-139页 |
创新点 | 第139页 |
展望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62页 |
附录 | 第162-16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66-169页 |
致谢 | 第169-170页 |
个人简历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