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韩国中级阶段学生习得汉语能愿动词偏误研究--以“能、会、想、要、可以”为例

中文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4页
        1.2.1 研究内容第13页
        1.2.2 研究方法第13页
        1.2.3 论文创新点和难点第13-14页
    1.3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第14-23页
        1.3.1 汉语能愿动词的本体研究第14-16页
        1.3.2 韩国能愿动词的本体研究第16-17页
        1.3.3 汉语能愿动词教学研究第17-18页
        1.3.4 能愿动词习得、偏误与对比分析研究第18-21页
        1.3.5 相关理论研究第21-23页
第二章 汉韩语言对比分析第23-26页
    2.1 语音方面第23页
    2.2 文字方面第23-24页
    2.3 词汇方面第24页
    2.4 语法方面第24-25页
    2.5 书写方面第25-26页
第三章 汉韩能愿动词语义对比研究第26-39页
    3.1 “能”第27-29页
        3.1.1 汉语“能”与韩语“(?)”对比第27-28页
        3.1.2 汉语“能”与韩语“(?)”的对应情况第28-29页
    3.2 “会”第29-32页
        3.2.1 汉语“会”与韩语“(?)”、“(?)”对比第29-31页
        3.2.2 汉语“会”与韩语“(?)”、“(?)”的对应情况第31-32页
    3.3 “想”第32-33页
        3.3.1 汉语“想”与韩语“(?)”对比第32-33页
        3.3.2 汉语“想”与韩语“(?)”的对应情况第33页
    3.4 “要”第33-36页
        3.4.1 汉语“要”与韩语“(?)”、“(?)”对比第33-35页
        3.4.2 汉语“要”与韩语“(?)”、“(?)”的对应情况第35-36页
    3.5 “可以”第36-39页
        3.5.1 汉语“可以”与韩语“(?)”、“(?)”对比第36-37页
        3.5.2 汉语“可以”与韩语“(?)”、“(?)”对应情况第37-39页
第四章 汉韩能愿动词语用及语法结构对比研究第39-51页
    4.1 汉韩能愿动词语用对比第39-47页
        4.1.1 “能”第39-41页
        4.1.2 “会”第41-43页
        4.1.3 “想”第43页
        4.1.4 “要”第43-46页
        4.1.5 “可以”第46-47页
    4.2 汉韩能愿动词语法结构对比第47-51页
        4.2.1 共同点第47-48页
        4.2.2 差异点第48-51页
第五章 韩国中级学生汉语能愿动词习得情况调查分析第51-62页
    5.1 习得情况调查第51-54页
        5.1.1 调查目的第51页
        5.1.2 调查对象第51页
        5.1.3 调查问卷设计第51-52页
        5.1.4 调查结果统计第52-54页
    5.2 调查结果分析第54-60页
        5.2.1 错序第54-55页
        5.2.2 遗漏第55-57页
        5.2.3 否定形式错误第57页
        5.2.4 误代第57-59页
        5.2.5 其他第59-60页
    5.3 产生偏误的原因第60-62页
        5.3.1 母语负迁移第60页
        5.3.2 目的语泛化第60-61页
        5.3.3 教材的编写第61页
        5.3.4 能愿动词自身的难度问题第61-62页
第六章 面向韩国中级学习者汉语能愿动词的教学建议和设计举例第62-74页
    6.1 教学建议第62-63页
    6.2 教学设计举例第63-74页
结语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附录第81-84页
致谢第84-8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戏剧化教学法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以俄罗斯赤塔中学为例
下一篇:在韩国建立“中文村”的需求调查及建设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