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汉语“了”与韩语“-(?)-”对比分析的“了”的教学设计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相关综述 | 第9-16页 |
1.2.1 中国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9-14页 |
1.2.2 韩国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4-16页 |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汉语“了”与韩语“(?)”的语法意义 | 第17-31页 |
2.1“了”的语法意义 | 第17-21页 |
2.1.1“了”和“时” | 第18页 |
2.1.2“了”和“体 | 第18-21页 |
2.1.2.1“了”和“完成体” | 第19-20页 |
2.1.2.2“了”和“起始体” | 第20页 |
2.1.2.3“了”和“持续体” | 第20-21页 |
2.2“(?)”的语法意义 | 第21-31页 |
2.2.1 现代韩语“时”的体系 | 第21-22页 |
2.2.2“(?)”和“过去时” | 第22-25页 |
2.2.3“(?)”和“完成体” | 第25-29页 |
2.2.4 复合型的“-(?)(?)-”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韩语“(?)”和汉语“了”的对比分析 | 第31-45页 |
3.1 过去时 | 第31-34页 |
3.1.1 过去完成体 | 第31-32页 |
3.1.2 过去持续体 | 第32-33页 |
3.1.3 过去反复体 | 第33-34页 |
3.2 现在时的对比 | 第34-37页 |
3.2.1 现在完成体 | 第34-35页 |
3.2.2 现在持续体 | 第35-37页 |
3.3 将来时对比 | 第37-39页 |
3.3.1 将来完成体 | 第37页 |
3.3.2 将来进行体 | 第37-38页 |
3.3.3 将来确定 | 第38-39页 |
3.4 汉语“了”与韩语“(?)”的异同点 | 第39-45页 |
3.4.1 韩语“(?)”和汉语“了”的共同点 | 第39-40页 |
3.4.2 汉语“了”和韩语“(?)”的不同点 | 第40-45页 |
第四章 韩国学生使用汉语助词“了”的调查分析 | 第45-49页 |
第五章 针对韩国学生汉语“了”的教学设计 | 第49-69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