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6-7页 |
|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7页 |
| 1.2.1 教材翻译问题研究 | 第13-15页 |
| 1.2.2 吉尔吉斯斯坦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2.3《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7-18页 |
| 1.3.1 研究对象 | 第17-18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20页 |
| 1.4.1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 1.4.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 第二章《新实用汉语课本》1-4 册当中生词俄译问题探析 | 第20-42页 |
| 2.1 生词释译在语义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1-32页 |
| 2.1.1 俄文释译概念义不准确 | 第22-24页 |
| 2.1.2 被注义项不符合课文语境 | 第24-27页 |
| 2.1.2.1 生词表罗列多义项 | 第24-26页 |
| 2.1.2.2 俄译与课文语境不符 | 第26-27页 |
| 2.1.3 注释词与被译生词的语义范畴不对等,缺乏必要的限定 | 第27-29页 |
| 2.1.4 没有选择性的罗列生词的义项 | 第29-32页 |
| 2.1.4.1 一词多义 | 第30-31页 |
| 2.1.4.2 易混淆的同译词语 | 第31-32页 |
| 2.2 生词俄译在语法方面的问题 | 第32-37页 |
| 2.2.1 俄译的词性问题 | 第34-35页 |
| 2.2.2 译词忽略了汉语生词的语法特征 | 第35-36页 |
| 2.2.3 俄译没有标注适用范围 | 第36-37页 |
| 2.3 俄汉词语语用不同 | 第37-42页 |
| 2.3.1 俄汉词语感情色彩不同 | 第38-39页 |
| 2.3.2 俄汉词语语体色彩不同 | 第39-40页 |
| 2.3.3 俄汉词语附加义不同 | 第40-42页 |
| 第三章 对《新实用汉语课本》1-4 册当中生词俄译策略分析 | 第42-55页 |
| 3.1 对俄译汉语词语的意思不对应的建议 | 第43-47页 |
| 3.1.1 汉语生词的基本义标注出来 | 第43页 |
| 3.1.2 释义不能过于简略,缺乏限定 | 第43-46页 |
| 3.1.3 词性标注的正确性 | 第46-47页 |
| 3.2 根据课文语境选择生词义项 | 第47-49页 |
| 3.2.1 不脱离课文语境进行生词释译 | 第47-48页 |
| 3.2.2 根据课文语境,避免义项的过多罗列 | 第48-49页 |
| 3.3 汉语生词的附加义说明的建议 | 第49-53页 |
| 3.3.1 俄译要充分反映汉语生词的文化附加义 | 第49-51页 |
| 3.3.2 对汉语生词的附属义用法信息进行适当说明 | 第51-53页 |
| 3.4 汉语语法知识的俄文释译建议 | 第53-55页 |
| 3.4.1 俄文里缺少汉语语法知识说明 | 第53-54页 |
| 3.4.2 避免出现难而偏的语法释义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结语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附录《新实用汉语课本》1-4 册教材里面的生词俄译 | 第59-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