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粮食加工工业论文--谷类制食品论文--稻米制食品论文

稻米中镉元素分布部位及赋存形态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2-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6页
    1.1 水稻镉污染现状第13-18页
        1.1.1 镉元素的毒性第13页
        1.1.2 我国水稻镉污染现状第13-15页
        1.1.3 镉污染水稻的治理第15-18页
    1.2 水稻中镉元素的吸收与代谢第18-21页
        1.2.1 水稻中镉元素的来源第18-19页
        1.2.2 镉元素在水稻体内的转运第19-20页
        1.2.3 镉元素在水稻籽粒中的富集规律第20-21页
    1.3 金属结合蛋白第21-24页
        1.3.1 蛋白质在重金属转运过程中的作用第21-22页
        1.3.2 水稻储藏蛋白与元素积累之间的关系第22-24页
    1.4 研究意义和技术路线第24-26页
第二章 镉在稻米籽粒中的分布部位研究第26-33页
    2.1 前言第26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6-28页
        2.2.1 试验材料第26-27页
        2.2.2 仪器与试剂第27页
        2.2.3 试验方法第27-28页
    2.3 结果分析第28-32页
        2.3.1 糙米、米糠、精白米、颖壳中镉及蛋白质含量第28-29页
        2.3.2 不同碾米精度米糠中的镉含量第29-30页
        2.3.3 糙米籽粒中镉元素的分布部位第30-32页
    2.4 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镉在稻米不同组分中的分布第33-42页
    3.1 前言第33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3-35页
        3.2.1 试验材料第33-34页
        3.2.2 仪器与试剂第34页
        3.2.3 实验方法第34-3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5-41页
        3.3.1 籽粒中镉形态分析第35-36页
        3.3.2 镉在蛋白质组分中的含量第36-37页
        3.3.3 蛋白质组分的氨基酸特征第37-38页
        3.3.4 镉结合蛋白的分子量特征第38-41页
    3.4 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稻米籽粒中镉结合蛋白纯化及鉴定第42-51页
    4.1 前言第42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2-44页
        4.2.1 试验材料第42-43页
        4.2.2 仪器与试剂第43页
        4.2.3 实验方法第43-4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4-50页
        4.3.1 镉结合蛋白的分离纯化第44-46页
        4.3.2 镉结合蛋白的鉴定第46-50页
    4.4 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水稻生长过程中镉结合蛋白的变化规律第51-64页
    5.1 前言第51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51-52页
        5.2.1 试验材料第51页
        5.2.2 仪器与设备第51页
        5.2.3 试验方法第51-52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52-63页
        5.3.1 水稻生长过程中各器官镉含量变化第52-53页
        5.3.2 水稻各部位镉结合蛋白分子量变化第53-55页
        5.3.3 水稻各部位镉结合蛋白种类鉴定第55-63页
    5.4 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镉结合蛋白序列相似性分析第64-69页
    6.1 前言第64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64页
        6.2.1 试验材料第64页
        6.2.2 仪器与设备第64页
        6.2.3 试验方法第64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64-68页
        6.3.1 籽粒与叶片镉结合蛋白的序列相似性分析第64-65页
        6.3.2 籽粒与茎镉结合蛋白的序列相似性分析第65-66页
        6.3.3 籽粒与根镉结合蛋白的序列相似性分析第66-68页
    6.4 小结第68-69页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第69-74页
    7.1 讨论第69-72页
        7.1.1 镉在稻米籽粒中的富集部位第69-70页
        7.1.2 镉在稻米不同组分中的分配规律第70页
        7.1.3 稻米籽粒中镉结合蛋白鉴定第70-71页
        7.1.4 水稻中镉亲和蛋白的来源与结构特异性分析第71-72页
    7.2 结论第72页
    7.3 创新点第72-73页
    7.4 存在问题及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4页
致谢第84-85页
作者简历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电袋复合式除尘器壳体结构计算模型研究
下一篇:PC连续梁考虑竖曲线施工线形控制与临时支座爆破拆除技术研究